6月27日,位于浙江紹興嵊州,優異茶樹種質資源展示會議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嵊州茶葉綜合實驗基地舉行。來自全國13個茶葉主產省(市、自治區)的科研院所、高校、技術推廣機構以及農夫山泉等涉茶企業的70余位代表參會。
此次展示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主辦,通過專題報告、交流研討、茶樣品鑒和田間考察等豐富形式,集中展示了我國茶樹種質資源研究的最新成果,旨在為促進種質資源共享、推動育種創新搭建平臺。多家科研單位和企業現場達成合作意向,計劃共同推進優異種質的聯合育種與產業化開發。
田間考察環節。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供圖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姚明哲研究員指出,我國茶樹育種工作已取得顯著進展、目前登記品種達336個,但其中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應用的不足10%、突破性品種仍然稀缺。必須加強優異種質推介,促進種質共享,加快優異基因的育種利用,推動突破性茶樹新品種的選育。
現場,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金基強研究員詳細介紹了團隊在茶樹種質資源精準鑒定方面的進展:“我們已鑒定出多份具有優質、葉色變異、早生、耐寒旱及功能成分特異的優異種質,為育種提供了重要親本材料。”其團隊以抗蟲、高香、黃化茶樹品種為父本,以高花香品種為母本,創制出的具有穩定的濃郁花香、滋味鮮醇且特早生的黃化茶樹新種質,現已培育成株系,預計3到4年后可大面積推廣應用。
品鑒環節展示的“中茶紫凝”茶樣。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供圖
在會議品鑒區,9份特色鮮明的茶樣依次陳列。富含花青素及甲基化兒茶素的“中茶紫凝”“中茶烈焰”等茶葉,因湯色紫艷而備受關注。田間考察環節,代表實地觀摩了優異茶樹種質資源展示基地。基地里,集中成片種植了農業農村部統一組織的精準鑒定篩選出的5份優異種質資源和近年來育成的20個新優品種(系)。
姚明哲表示,未來這一展示會將常態化,逐步構建全國茶樹種質資源共享網絡,加速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我們期待通過持續努力,在未來5到10年培育出一批突破性新品種,助力我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