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桃子成熟季節,河南省衛輝市衛城合作社桃園里,桃子飽滿圓潤,氣味香甜,吸引了附近的桃種植戶前來近距離參觀學習。衛城合作社負責人李立看著掛在枝頭的桃子自豪地說:“我種的桃子是有科技含量的‘三好’桃!”
何謂“三好”桃?就是好吃、好看、好種的桃子。李立經營的桃園也是桃“三好五減”優質高效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項目基地。桃“三好五減”優質高效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項目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聯合鄭州果樹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共同打造的創新成果。該項目針對桃產業痛點,優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品質優、抗蚜蟲、免套袋的“三好”(好吃、好看、好種)品種,從源頭實現綠色省工栽培。同時集成“五減”技術(減水、減肥、減藥、減人、減樹),構建簡約高效的技術體系,推動桃產業從傳統粗放式生產向綠色高質高效轉型。
“五減” ”技術逐步在桃園里應用,讓李立逐漸嘗到了科學種桃的好處。李立告訴記者:“以前疏果套袋全靠人工,一年到頭掙不到幾個錢。”如今,他的桃園引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培育的抗蚜蟲免套袋品種“中桃51”,配合高光效樹形、長梢修剪等技術,效益顯著提升。“現在桃樹到成熟期了,馬上就能上市銷售。新品種少打藥、免套袋,人工省了一半,品質還更好了!桃還在樹上,采購商就來加價收購了!”
我國桃栽培面積已超1200萬畝,年產1600多萬噸。然而,傳統桃產業面臨嚴峻挑戰,整形修剪、疏果套袋等環節高度依賴人工,勞動力成本占總成本60%以上,嚴重制約桃產業升級。據測算,通過“三好五減”技術實施,預計可減少水分利用40%以上,提高施肥效率50%以上,減少肥料成本20%以上,減施農藥25%以上,降低勞動力成本20%左右,并有效抑制冗余生長,減少修剪量25%以上。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品質調控與高值化利用首席專家曾文芳表示,優選品質優、抗蚜蟲、免套袋的“三好”品種,從品種源頭實現優質綠色省工栽培,集成示范推廣效率、效果、效益三效合一的“五減”簡約高效技術體系,將推動桃產業從傳統粗放式生產向綠色、高質、高效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