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漢中院士團隊培育出的高緯度特短生育期高產高油春油菜新品種“北亞油1號”,在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室韋蘇木進行理論測產,畝產達到284.75公斤,較當地主栽品種平均單產提高93%,全生育期僅100天,能滿足北緯45度以北地區對特短生育期品種的需求。
據專家介紹,在北緯45度以北的亞洲地區,包括我國內蒙古、新疆、黑龍江、吉林部分區域,鹽堿地等后備耕地資源十分豐富,可用于發展短生育期春油菜生產。然而,由于北亞地區自然條件嚴苛,現有品種生育期過長對環境適應性嚴重不足,致使北亞地區油料產業發展面臨瓶頸。為此,油料所聯合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額爾古納市政府共建“北亞油菜大豆科創中心”,首創“生物技術+生態育種”理論和技術體系,培育出“北亞油1號”等5個適宜高緯度種植的特短生育期高產高油春油菜新品種。
據悉,“北亞油1號”5月6日播種,7月中旬終花,8月中旬即可收獲,具備優異的耐寒性,苗期可抵御-5℃的低溫,且品質符合國際雙低油菜優質標準,2024年其兩個親本平均含油量高達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