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中油雜501”耐旱耐鹽堿雙重特性破解種植難題
6月7日,在陜西蒲城半干旱區中度鹽堿地油菜50畝連片示范田里,聯合收割機的轟鳴聲響起。這里種植的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漢中團隊培育的油菜新品種“中油雜501”。經田間評價,一次性機械實收畝產達312.23公斤,創中度鹽堿地油菜單產紀錄。
田間評價現場。中國農科院油料所供圖
此次田間評價由陜西省農作物學會組織來自青海、陜西、湖北、江蘇等地科研及推廣部門的行業專家共同開展。據介紹 ,2024年冬季至2025年春季,華北黃淮地區遭遇罕見干旱、陜西降水偏少約80%的極端條件,畝產312.23公斤較當地平均水平翻了一番,實現了鹽堿地改良與油料高產的雙贏,彰顯了抗逆高產穩產品種在應對氣候變化和耕地保護中的關鍵作用。
鹽堿地作物種植往往伴隨干旱脅迫,形成“鹽旱雙脅迫”的惡劣環境。2024年秋播以來,陜西持續干旱導致土壤鹽分濃度升高,對作物生長造成雙重不利影響。“中油雜501”在陜西蒲城半干旱區中度鹽堿地示范區表現出極強的耐旱、耐鹽堿能力,在特旱年份仍實現穩產高產。更為可喜的是,種植該品種后土壤鹽含量降至約3.2‰,相比周邊冬閑區土壤鹽含量降低20%,顯示了良好的生態改良效益。
油料所油菜遺傳育種創新團隊研究員頓小玲介紹,“中油雜501”歷時十年攻關培育而成,是我國生物育種專項油菜領域唯一的重大標志性成果,具有耐密植、高產、高油、多抗(耐寒、耐旱、耐鹽堿、抗病等)特性。“中油雜501”通過特殊的生理機制,在干旱、鹽堿等脅迫條件下維持較高光合效率,配套每畝3萬株以上密植技術,顯著提升水肥利用效率,實現“以密抗逆”。
今年,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全國油菜大面積單產提升典型推介活動,“中油雜501”表現亮眼,今年夏收以來在湖北、江蘇等省份多地示范片創下高產紀錄,其中在湖北南漳縣稻油輪作區機收畝產302.11公斤,創湖北省丘陵山區稻茬油菜高產紀錄;在江蘇東臺市高產競賽點,配套密植高產技術,機收平均畝產高達377.68公斤,創我國冬油菜百畝機械實收高產新紀錄。
據悉,農業農村部已將“中油雜501”列入2024年全國農業主導品種,2025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2024年秋播以來,以“中油雜501”為核心的油菜“雙密雙高”技術模式在長江全流域推廣200萬畝以上。
- 吳孔明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2025-06-13
- [人民日報]專家研討玉米病害生物學研究與防控(新聞速遞)2025-06-13
- 吳孔明調研成都農業科技中心發展建設工作2025-06-12
- 中國-烏茲別克斯坦科技創新研討會在成都召開2025-06-12
- [新京報]《亞麻籽油營養健康與消費專家共識》在京發布2025-06-12
- [農民日報]《亞麻籽油營養健康與消費專家共識》發布:為科學用油提供新指南2025-06-12
- [光明日報]《亞麻籽油營養健康與消費專家共識》發布2025-06-12
- [光明網]如何吃好油?這份共識里有答案2025-06-12
- [新華網]“少吃油,吃好油”: 亞麻籽油成健康飲食的新選擇2025-06-12
- [央廣網]專訪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董曉霞: 乳業產能調整還將持續,積極因素逐漸顯現202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