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浙江安吉縣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由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駐肯尼亞辦事處協調,肯尼亞茶葉研究所、肯尼亞茶葉局負責人及當地茶農代表組成的考察團。他們跨越萬里,只為探尋安吉“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的綠色奧秘,為肯尼亞茶產業面臨的可持續發展困局尋找中國方案。
安吉:從礦山到茶山,綠水青山鑄就金山銀山
二十年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安吉萌芽。該縣毅然告別粗放的礦山開采模式,重點發展滿山青翠的茶產業。二十年深耕,安吉白茶不僅成為閃亮的地標名片,更鋪就了一條生態富民的金光大道。近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科研單位提供技術支撐,安吉在生態茶園建設、茶園土壤質量提升、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關鍵領域成效卓著。尤其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安吉成功完成了10家茶葉生產主體的“生態低碳茶”認證,建立起3個高標準示范基地,并開始向全域推廣生態低碳茶生產集成技術體系。這一系列舉措不僅保障了茶產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更實現了顯著的節本增效,推動安吉茶葉價值鏈實現質的躍升。
肯尼亞:茶香中的隱憂
作為世界第三大產茶國和最大茶葉出口國,肯尼亞的經濟發展和外匯收入高度依賴這片“綠葉”。然而,氣候變化帶來的干旱、暴雨等極端天氣日益頻繁,疊加茶園生產力下降的痼疾,肯尼亞茶產業的根基正遭受嚴峻挑戰。FAO駐肯尼亞辦事處負責人巴拉克?奧科巴博士(Dr.Barrack O.Okoba)提出,如何破解可持續發展難題,保障數百萬茶農的生計?這成為考察團此行最迫切的求索。
“安吉經驗”點亮非洲茶業未來
在安吉期間,代表團深入田間地頭、生產車間,親身感受生態低碳茶認證體系的實際操作,細致考察綠色防控技術如何精準替代農藥,學習土壤改良提升品質的“安吉秘方”。肯尼亞茶葉研究所副所長托尼·馬瑞緹姆博士(Dr.Tony Kipkoech Maritim)深有感觸:“安吉之行震撼人心!你們將生態保護與產業繁榮完美融合的實踐,尤其是生態低碳茶認證和推廣的模式,為我們應對氣候變化、提升產業韌性提供了極具價值的范本。我們渴望將這些寶貴經驗帶回肯尼亞。”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專家表示,安吉的成功實踐是中國“兩山”理念在農業領域的生動詮釋。中方愿與肯尼亞及全球產茶國分享經驗、深化合作,共同推動全球茶產業向更綠色、更低碳、更可持續的未來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