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主辦的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德州綜合試驗站冬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技術示范現場觀摩會在山東省臨邑縣興隆鎮中興家庭農場舉行。與會代表參觀了德州試驗站在中興農場建立的智能配肥服務中心。據介紹,該智能配肥服務中心每年對興隆鎮80多個村的耕地進行土壤樣品的采集和分析,建立了土壤樣品庫和肥力數據庫,可為各村小麥生產提供配方專用肥,通過“專為您家配肥料”的服務模式,使農戶體驗最優質的原料、最科學的配方、最先進的設備、最明顯的效果、最貼心的服務,每年超過9萬畝耕地用上了單產提升技術和產品。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小麥產業體系德州試驗站站長袁亮表示,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離不開大型農場,中興農場小麥種植面積3600畝,通過土地托管、農機服務、智能配肥等實現直接技術覆蓋超過10000畝。在臨邑,我們將繼續以智能配肥服務中心為載體,一方面為中興農場提供技術服務,通過優化肥料配方、增值肥料高效原料應用等大幅度提高作物產量,另一方面,結合國家小麥產業體系、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展示基地等平臺,為農戶提供小麥種植管理、植物營養和土壤學知識科普、綠色高產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和技術服務,不斷提高單產技術水平。
此次會議特別邀請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李升東研究員作“小麥單產提升關鍵生產技術”報告,從秋種以來的主要氣候特征、苗情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高產高效播種技術探索三個方面系統總結了近年山東地區冬小麥在高產創建中的關鍵數據與經驗,重點介紹了水肥一體化技術、深翻對改善根系環境和提單產的顯著效果。
德州市農技推廣和種業中心主任鄭光輝介紹,德州是全國第一個實現“畝產過噸糧、總產過百億斤”的地級市。2021年,德州在全國率先開展大面積“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2024年,核心區130萬畝地塊平均畝產1579.6公斤,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增”,總產達157.6億斤,單產全省第一。德州市在創建“噸半糧”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技術、模式和經驗,未來將繼續與國家小麥產業體系德州試驗站共同努力創建“綠色噸半糧”,不僅促進德州糧食單產提升,也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糧油作物單產提升工作提供有益的經驗。
近年來,德州試驗站圍繞小麥單產提升工作,系統梳理了制約德州及周邊地區小麥單產提升耕層變淺、深層肥力低、秸稈還田問題、氣候變化等因素,以“找準問題、總結經驗、分類管理、緊抓落實、有序推進”為原則,提出了中低產變高產、高產更穩產、高產再高產單產提升“三步走”戰略,形成了以小麥單產提升為中心,創新增產技術模式和技術落地模式“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工作方式,建立了“4422”“12345”“抓兩頭促中間”“上下聯動增產技術”“根-磷高效耦合技術”等增產技術和“智能配肥服務中心”“糧食高產競賽”“黨建聯合體”“科技趕集”等技術落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增產效果。2024年德州小麥收獲面積843.4萬畝,畝產600公斤以上地塊占比39.4%,500公斤以上地塊占比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