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稻研究所聯合浙江理工大學27日在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舉辦丘陵山區梯田水稻宜機化高效栽培技術裝備現場觀摩活動。此次活動聚焦梯田機械化生產發展,展示全程機械化技術裝備創新成果,為全國梯田資源可持續開發提供科技樣板。
據介紹,梯田作為我國丘陵山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農耕文化遺產,承擔著糧食安全與水土保持的雙重使命。楊豐山村地處仙居縣朱溪鎮西北面,海拔400米以上,擁有兩千余畝古越梯田,梯田景觀層次分明,有穩定的稻作梯田生態系統。中國水稻研究所通過引入浙江理工大學“丘陵山區智慧農業關鍵技術裝備”研發成果,結合楊豐山梯田道路分布,提出機插/機拋作業適宜路線和作業方式,持續在楊豐山村推廣嘉禾優7245、中浙優8號等適宜當地種植、適合當地消費口味的優質稻品種,并試驗示范了50個以上優質稻新品種,作為楊豐山優質稻產業發展的品種儲備。
農業專家認為,楊豐山村的實踐驗證了技術與生態保護的協同可能:機械化作業減少土壤踩壓破壞,提高秸稈還田率;“楊豐山大米”品牌溢價至13元/斤,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梯田+旅游+文化”融合發展模式吸引游客,提高農旅綜合創收。
據介紹,本次觀摩活動呈現三大技術成果:在楊豐山梯田實地演示水稻輕簡化轉運、栽植作業以及各類型小農機作業流程,重點展示陡坡地機械化操作穩定性;組織農業農技領域專家研討丘陵山區水稻機械化研發情況,分享技術攻關經驗;開展優質稻豐產栽培技術模式及栽培技術培訓,推廣“品種選擇+技術研發+模式示范+品牌培育”的梯田“水稻+”全產業鏈協同技術應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