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家畜營養與調控科技創新團隊揭示了黃芩苷緩解仔豬細菌性腸道炎癥的效果及作用機制,為開發植物天然功能成分的新型飼料添加劑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
仔豬因腸道發育尚不健全,特別是在斷奶應激期易受大腸桿菌等致病菌侵襲,引發腸道炎癥,導致腹瀉。傳統中藥材黃芩具有抗瘧止瀉功效,但其主要活性成分黃芩苷的抗炎抑菌作用機制尚未明晰。
研究發現,黃芩苷顯著改善了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結腸形態損傷,調節了Th17細胞分化相關基因的表達,抑制了M1型巨噬細胞極化,進而緩解了腸道炎癥反應。研究還首次發現,黃芩苷上調了仔豬腸道食淀粉乳桿菌豐度,提高了白楊素、乳酸和吲哚等關鍵代謝物水平。研究還從仔豬結腸中成功分離了食淀粉乳桿菌 SKLAN202301ZF新型菌株,并證實該菌株及其關鍵代謝產物白楊素可以通過抑制M1型巨噬細胞,緩解大腸桿菌引起的腸道炎癥。研究闡明了黃芩苷與食淀粉乳桿菌協同緩解細菌性腸炎的作用機制,為開發維護仔豬腸道健康的飼料添加劑提供了理論支撐。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農科院青年創新專項、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支持。(通訊員 付松川)
原文鏈接: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41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