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樹種質資源創新團隊牽頭研制了首張茶樹TEA5K液相芯片,并利用其完成了茶樹品種鑒定、茶樹遺傳圖譜構建、茶樹關鍵農藝性狀的數量性狀位點(QTL)定位,以及茶樹遺傳進化分析等研究工作。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納米生物技術雜志》(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上。
茶葉。中國農科院供圖
茶葉是世界上種植規模最大、消費人群最廣的飲料植物之一。隨著茶樹育種從常規技術走向智能設計育種,掌握種質資源的基因信息、使種質資源真正發揮種業創新的“芯片”作用,已成為世界各國茶樹育種的主攻方向。
該研究利用靶向測序基因分型技術,對我國200多個主要茶樹育成品種進行了基因型檢測。再利用該芯片,構建了一張包含3274個SNP標記,總圖距長2225.19厘摩的遺傳圖譜,定位了茶樹氨基酸組分相關的多個數量性狀位點。
科研人員還利用該芯片對519份茶樹種質資源的群體結構和系統發育關系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現代栽培品種的遺傳多樣性低于地方資源;野生資源與現代栽培品種之間也存在顯著的遺傳分化。這為今后充分利用野生茶樹改良現代品種提供了理論依據。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支持。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86/s12951-025-03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