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生活的當下,食用油的選擇已成為餐桌上的“頭等大事”。日前,《亞麻籽油營養健康與消費專家共識》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為公眾科學用油提供了權威指引。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所長王鳳忠、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油脂研發中心主任王翔宇等專家出席會議,共同解讀這份關乎全民健康的重要共識。
“從‘吃油難’到‘吃好油’,我國居民的用油需求正經歷深刻轉變。”王鳳忠回顧了我國食用油發展歷程。建國初期,油料作物產量有限,食用油短缺問題持續近30年。隨著大豆進口量增加,“吃油難”問題得以解決,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我國居民人均食用油攝入量遠超健康推薦標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日食用油攝入量為25至30克,而實際已超過40克。如何“吃好油”,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此次發布的專家共識,正是多學科權威專家基于現有研究證據、臨床經驗及實踐需求,通過系統性討論、證據評價達成的專業意見,將助力公眾更好地認識亞麻籽油。
王翔宇表示,新發布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25—2030年)》以“以營養為導向”推動食物系統轉型,其中“減油”并非單純減少油脂攝入總量,而是要“少吃油,吃好油”,優化油脂攝入結構。近年來,亞麻籽油憑借獨特的營養價值備受關注,消費量顯著增長。
但亞麻籽油究竟有何營養價值?對健康有什么影響?《亞麻籽油營養健康與消費專家共識》圍繞這些熱點問題,給出了權威答案。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朱大洲詳細介紹了共識的編制背景和主要內容。這份凝聚眾多專家心血的共識,歷時一年半完成,系統查閱國內外文獻資料,經多次研討,最終形成四方面核心內容。
共識一:亞麻籽油具有獨特“營養密碼”
亞麻籽油堪稱“營養寶庫”,其含有豐富的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和有益健康的脂質伴隨物,脂肪酸組成契合人體營養需求。它最突出的特點是α-亞麻酸含量極高,每100克亞麻籽油中α-亞麻酸含量達53.55克,遠超其他常見植物油,是補充α-亞麻酸的優質來源。同時,與大豆油、花生油等相比,亞麻籽油飽和脂肪酸和Ω-6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雖然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但總體脂肪酸組成合理。
此外,亞麻籽油還富含總生育酚(93.6毫克/100克)、植物甾醇(596毫克/100克)、總酚(136.93毫克/100克)、木酚素(3.23毫克/100克)等有益脂質伴隨物,這些物質對亞麻籽油的品質穩定和營養健康效應至關重要。
共識二:亞麻籽油對健康有積極功效
科學研究表明,在保證合理膳食的前提下,合理攝入亞麻籽油對健康益處多多。
專家團隊通過對近20年國內外文獻檢索,從2000余篇文獻中篩選出19篇高度相關論文,并對其中10篇(含68項研究)進行系統性證據評價發現,亞麻籽油有助于降低炎癥水平、改善血壓、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此外,還有研究顯示其適度攝入有助于改善情緒和老年人認知、改善腰圍、降低血脂和緩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不過這些結論還需更多人體試驗數據進一步驗證。
共識三:亞麻籽油烹飪和儲藏有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挑選和食用亞麻籽油大有講究。
購買時,要學會查看標簽區分純亞麻籽油和調和油。純亞麻籽油名稱為“亞麻籽油”“胡麻油”,配料表僅有亞麻籽或亞麻籽油;調和油則統一標示為“食用植物調和油”,配料表含多種植物油。同時,要關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選擇新鮮產品,并根據家庭人口和用油量選擇合適規格,避免因開封后久存導致氧化變質。在食用方面,亞麻籽油適合與其他植物油搭配輪換,能優化膳食脂肪酸結構。儲存時需避光、低溫,使用后擰緊瓶蓋,建議開封后一個月內食用完畢。
共識四:力促亞麻籽油走向大眾
為了讓亞麻籽油走進尋常百姓家,專家們提出多維度建議。政策層面,應建立產業扶持政策,按照相關文件要求,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聯合體,完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推動亞麻籽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層面,強化育種、栽培、加工等關鍵環節科技創新,降低成本,提高產業綜合效益,讓產品價格更親民;消費層面,加強科普宣傳,倡導“少吃油、吃好油”理念,引導公眾適度增加亞麻籽油攝入,保障營養健康。
《亞麻籽油營養健康與消費專家共識》的發布,不僅為公眾科學認識和食用亞麻籽油提供了專業指導,也為亞麻籽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未來,隨著共識的推廣和落地,亞麻籽油有望成為更多家庭餐桌上的“健康新寵”,助力全民營養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