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20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主辦的“可持續資源管理與食物系統研究聯盟(SuReFood Alliance)”第三屆國際學術年會在成都舉行,主題聚焦“構建邁向低碳循環的食物系統”。
開幕式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胡向東指出,當今世界氣候變化和資源枯竭問題日益嚴峻,轉變食物系統刻不容緩——必須繼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食物浪費,并采用可持續的生產方式。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胡向東。
SuReFood聯盟主席、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教授Nico Heerink在致辭中同樣強調,可持續的食物系統轉型對中國乃至全球都至關重要,各國需共同努力減少排放、提升效率、減少浪費,確保全民獲得安全充足的營養供給。
SuReFood聯盟主席、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教授Nico Heerink。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高級研究員艾倫·德·布勞分享了如何改善人類膳食質量,呼吁通過從消費者角度設計營養政策,引導食品體系更健康地發展。德國萊布尼茲轉型農業發展研究所(IAMO)所長托馬斯·赫茨菲爾德圍繞土地制度改革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進行了分析,指出未來土地制度研究應考慮農民合作意愿和行為差異,將社會、生態因素納入經濟分析框架。
比利時根特大學教授瑪麗克·德哈瑟引入了“食品機構(Food Agency)”的新概念,認為糧食安全不僅關乎能否吃飽,更關乎能否吃到想吃的食物,為傳統糧食安全分析框架增添了新的價值維度。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三位學者為實現“零饑餓”及可持續食品體系提供了深刻見解。農業經濟系教授尤斯圖斯·韋塞勒指出,社會意愿與制度改革是確保科技紅利惠及糧食安全的前提;市場營銷與消費者行為系副教授保羅·因根布里克則認為,設計高效、定制化的價值鏈是構建低碳循環食品系統的關鍵;環境經濟與自然資源系副教授朱雪琴的研究進一步提醒,中國居民膳食結構的變化會在不同環境指標間產生權衡效應,亟須綜合考量。
本次年會上還舉行了英文期刊《中國農業經濟與發展》(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簡稱CAED)的發布儀式。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主辦的全新學術期刊,也是中國農業經濟學會的英文會刊。
SuReFood聯盟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和瓦赫寧根大學等中外機構聯合發起。與會學者一致認為,中國在消除貧困、保障糧食安全和推進可持續農業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應通過SuReFood聯盟和CAED期刊等平臺,講好中國成功故事,提供中國智慧方案,為全球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據悉,SuReFood聯盟接下來將繼續圍繞低碳循環食物系統主題開展系列活動與研究,并計劃于明年舉辦第四屆學術年會。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