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天書計劃”加速破譯四大主糧遺傳密碼
“目前,‘天書計劃’正在制定核心種質的篩選和評價方案,包括基礎數據、篩選方法、評估方案等。”7月5日,在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人工智能助力種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論壇上,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周文彬介紹,“天書計劃”初步鎖定了4500份水稻核心種質,覆蓋了80%以上水稻種植的核心區塊。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種質資源是種業創新的源頭和源泉。2023年2月,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聯合騰訊公司共同發起了作物種質資源“天書計劃”。為實現核心數據鑒定、獲取和高效共享利用,今年5月,三方又共同發起了“天書計劃”2.0。
“‘天書計劃’的終極目標是要真正解碼作物的遺傳信息,也就是解析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四大主糧作物表型決定基因,最終開啟智能育種。”周文彬表示,該計劃將通過底盤數據采集與標準化,結合智能育種技術,打造基因資源庫、大數據中心及智能育種設計平臺。
周文彬說,“天書計劃”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四大作物核心種質構建、作物遺傳密碼解析與智能育種模型開發、基因資源智能育種平臺的開放等。
“四大作物核心種質構建,將對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四大作物共22.3萬份種質資源,進行基因型鑒定,通過現有數據篩選構建真正的核心種質群。同時,制定統一標準規范,建立核心種質篩選標準化流程,確保核心種質覆蓋95%以上的遺傳多樣性,且將國外優異種質納入其中。”周文彬說。
作物遺傳密碼解析與智能育種模型開發則重點對標表型、環境型、基因型三方面數據集,繪制泛作物基因組圖譜,整合大量種質資源的基因信息以突破單一基因組的局限,探明作物表型形成規律,破解遺傳密碼并構建相關模型。數據采集涵蓋作物大田表型材料,以及室內不同環境(包括逆境環境)下的表型特征。
基因資源智能育種平臺的開放,既建設整合基因庫、智能育種工具及大數據平臺,為國內相關種業科技研究機構和種業企業提供服務;同時,建立協作網絡,制定分級保障策略,保障數據安全共享,推動資源和技術的高效利用。
“‘天書計劃’2.0擬實施3年,從今年開始到2027年12月結束,計劃今年主要把1萬份核心種質資源篩選出來,明年進行大田基因型表型鑒定,第三年通過數據挖掘模型的構建,搭建好智能育種平臺。”周文彬說。
- [農民日報]田間課堂開講 傳授管用技術2025-07-08
- [光明網]人工智能賦能種業振興 政產學研共繪智慧農業新藍圖2025-07-07
- 習近平在山西陽泉市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并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2025-07-07
- [農民日報]“老農民”與科學家2025-07-07
- [科技日報]政產學研共探AI育種路徑 助力北京打造國際種業之都2025-07-07
- [澎湃新聞]作物種質資源“天書計劃”發布,開啟AI解碼種質資源新紀元2025-07-06
- 習近平向美國馬里蘭州青少年匹克球文化交流訪華團師生回復口信2025-07-06
- 《習近平生態文明文選》第一卷出版發行202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