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主辦的“推進生鮮農產品可持續種植發展合作論壇暨‘農產品流通可持續發展項目’結項會”在京召開。
論壇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彭建真表示,連鎖企業作為連接城鄉、貫通產銷的關鍵橋梁,正日益成為推動綠色農業轉型的重要力量。隨著“雙碳”目標持續推進,行業正面臨從效率驅動向責任驅動的深刻轉型,而生鮮流通正是其中最具挑戰,也最具潛力的關鍵一環。生鮮商品損耗高、鏈條長、效率低,是制約農業增效與消費升級的瓶頸環節。協會于三年半前聯合合作伙伴發起該項目,搭建起一個由政府支持、行業推動、企業參與、科研支撐的多方協作平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綠色流通路徑。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胡向東指出,伴隨人均GDP增長,中國消費者對高品質、低碳、綠色、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強,這對現有供給體系提出更高要求。他強調,應重視果蔬、水產品、乳制品等優質營養食品的供給能力建設,同時加強對食物消費結構的統計和監測,以支撐農業精準轉型。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可持續消費推進部主任郭沁華介紹,項目聚焦中小農業經營主體能力建設與果蔬流通體系優化,圍繞“標準制定、培訓體系開發、周轉筐推廣”等核心目標,構建起一整套可落地、可評估、可推廣的綠色農產品流通路徑。項目期內,制定并發布了包括《果蔬類周轉筐運營操作規范》在內的多份標準指南;搭建了培訓體系,在全國22個省市區開展賦能培訓,成功覆蓋2000多家以合作社為代表的中小農業經營主體和超過10000名農戶,促進了可持續種植理念在生產端的落地與傳播;聯合基地、流通和零售多方,推廣果蔬周轉筐進入流通鏈條,覆蓋了60余家零售企業和120余家經銷商,還完成了涉及行業操作指南開發、環境效益評估、政策研究等在內的系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