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術創新團隊發現長期綠肥輪作可降低稻田甲烷排放,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地球未來(Earth's Future)》上。
綠肥能夠改善土壤健康、增加碳固存并減少化肥使用,但綠肥對稻田甲烷排放的影響受綠肥種植年限、翻壓量、碳氮比及土壤微生物群落變化等因素影響。
該研究結合田間觀測、分子生物學和模型模擬,系統評估了綠肥-水稻輪作對甲烷排放的影響。結果表明綠肥種植年限和翻壓量是綠肥-稻田系統甲烷排放的關鍵因素,二者可解釋甲烷排放變異的78.4%。綠肥主要通過影響土壤甲烷產生與氧化微生物基因豐度比調控甲烷排放,且該比值隨種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模型預測顯示中國南方約76%的稻田可通過15年的綠肥輪作實現甲烷減排。相關研究為利用綠肥降低稻田甲烷排放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該研究得到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等項目的支持。(通訊員 姬悅)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9/2024EF00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