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院級獎成果
苧麻花葉病傳播途徑及防治技術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員 :張繼成,薛召東,黎修惕,余方平,徐生權,向際銅,王國棟,黃征亮,段玉華
起??止??時??間 :1981年—1997年
獲??獎??情??況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內??容??提??要 :
本項目是以摸清苧麻花葉病傳播途徑、傳毒媒介及苧麻種質資源抗病性差異為基礎,針對花葉病的傳播途徑及發生規律尋找防治對策。通過幾年的研究,明確了本病不能通過種子土壤及摩擦接種等傳染,可通過花葉蟬(Arboridia Sp)嫁接及無性繁殖材料傳染的病毒性病害。完成了從國內、外征集的943份苧麻種質資源抗病性鑒定,掌握了其抗病差異,其中未表現癥狀的29份,占總份數3.08%,抗病的177份占18.77%,中度抗病的267份,占28.31%,中度感病的253份占26. 83%,感病的217份占23.02%,并篩選出圓葉青、黑皮蔸、紅皮小麻等抗病良種20余份。提出了以農業防治為主,治蟲防病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種植無病的種根、嫩梢苗比對照畝增產23.7公斤;新區推廣變異小、產量高、品種優的良種進行種子繁殖,頭三年發病率為0~3.5%,畝增產24.6公斤,6~9月份于傳毒媒介盛發初,采用40%速滅菊脂4000倍或40%水胺硫磷乳劑1000倍或35%葉蟬散500倍藥殺,蟲口減退率可達98%以上,畝增纖維16.7公斤,有良好防病增產作用。所提的防治技術可在全國務麻區推廣應用。在發展苧麻生產中,打破了過去混雜繁殖的舊習慣,開展了精選無病種根、種苗的防病新格局。
本項技術,于1992~1997年在我國湘、鄂、川、贛、皖等省推廣面積達140余萬畝,占所在地苧麻總面積的70%,累計新增純收入15778萬元,經國內、外查新檢索及同行專定鑒定,本成果的綜合技術居國內、外同類研究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