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院級獎成果
優質糧飼兼用玉米中原單32號的育成與推廣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員 :唐秀芝,任繼明,張維強,孫佩然,劉錄祥,王允才,楊延芬,王小強,龔胤昕
起??止??時??間 :1986年1月—1999年12月
獲??獎??情??況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獎二等獎
內??容??提??要 :
中原單32號父本是用60Co-r射線與疊氮化鈉復合處理自交系黃早四,誘發突 變而成,與 母本“齊318”雜交選育而成。1997,1998年通過河北省和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國家牧草 品種審定,1999年被科技部列為國家后補助項目,二部三局(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環境保護 總局)授予“國家重點新產品”。品種的主要特性是高產、優質、多抗,適應性廣。在中上 等水肥條件下,畝產籽粒600-900公斤,最高達933.4公斤,秸稈3-5噸。籽粒含粗蛋白12.77 %,秸稈平均含粗蛋白9.2%,分別比普通玉米雜交種高4-5個百分點,是個優質糧飼兼用玉米 雜交種。根系發達,活力強,有利于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光能利用率高,有利于保持綠 稈成熟。株型半緊湊,適于密植,4000-5000株/畝。中早熟全生育期≥10℃的活動積溫為22 00-2400℃,在北京春播115天,夏播95天。株高2.6米,穗位1.1米,莖稈韌性抗倒,綜合抗 性強。適應性廣,適于黃淮地區,華南、華中、西北、東北、西南、海南等地栽培種植。截 止1999年在河北、河南、廣西、山東、安徽、寧夏等地據不完全統計累積推廣263萬畝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