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院級獎成果
院級獎成果
糧食與食物安全早期預警系統研究
發布時間:2006-03-26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農業部信息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員 :梅方權,張象樞,黃季焜,方瑜,李志強,聶鳳英,張峭,周國民,秦富,曹慶波,劉桂才,馬九杰,李寧輝,沙奕卓,李偉克
起??止??時??間 :1997年1月—2000年12月
獲??獎??情??況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
內??容??提??要 :
《糧食與食物安全早期預警系統研究》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五"重點項目,主要從糧食與食物安全預警理論、預警指標體系、預警分析模型、數據庫與網絡系統建設四個方面開展研究,取得了以下創新成果:
(1)研制開發了第一個《中國糧食與食物安全預警原型系統》,實現了指標預警、模型預警、專家預警三結合;
(2)系統地提出了糧食與食物安全早期預警系統的理論基礎,指出了在4類糧食安全模式中,中國應選擇自給為主的安全模式;
(3) 研究提出了糧食安全預警指標體系和警情指標敏感區間;
(4) 研制開發了5個各具特色的預警分析模型:食物政策分析模型、食物供需平衡分析模型、作物產量氣象預測模型、糧食生產波動模型和系統動力學模型;
(5) 開發了網絡支持系統和8類數據庫。在原中國農業信息網基礎上,增加了網絡查詢功能,實現了30個省數據網絡傳輸,使預警系統在省際間協同運行。
推廣應用情況:農業部市場信息司、信息中心、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國際合作司,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國家農業氣象研究所等部門,在本項研究基礎上,多年利用模型進行預測,好于同期其他單位預測結果,并且使"農業生產氣象條件分析和產量預測"業務準確度和可靠性有進一步提高。本研究的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成為國家糧食預警系統建設的重要工作基礎。利用本項研究的中國農產品貿易數據庫,以及政策模型進行模擬分析,支持了農業貿易談判,為領導提供了決策參考。
在研究期間公開發表論文53篇,其中國際學術刊物4篇,著作3部。幾位主要完成人在20多次國際會議上作學術報告,廣泛介紹了中國糧食與食物安全問題和研究工作的發展,引起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組織和專家的重視,一些重要觀點被多方面引用。
(1)研制開發了第一個《中國糧食與食物安全預警原型系統》,實現了指標預警、模型預警、專家預警三結合;
(2)系統地提出了糧食與食物安全早期預警系統的理論基礎,指出了在4類糧食安全模式中,中國應選擇自給為主的安全模式;
(3) 研究提出了糧食安全預警指標體系和警情指標敏感區間;
(4) 研制開發了5個各具特色的預警分析模型:食物政策分析模型、食物供需平衡分析模型、作物產量氣象預測模型、糧食生產波動模型和系統動力學模型;
(5) 開發了網絡支持系統和8類數據庫。在原中國農業信息網基礎上,增加了網絡查詢功能,實現了30個省數據網絡傳輸,使預警系統在省際間協同運行。
推廣應用情況:農業部市場信息司、信息中心、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國際合作司,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國家農業氣象研究所等部門,在本項研究基礎上,多年利用模型進行預測,好于同期其他單位預測結果,并且使"農業生產氣象條件分析和產量預測"業務準確度和可靠性有進一步提高。本研究的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成為國家糧食預警系統建設的重要工作基礎。利用本項研究的中國農產品貿易數據庫,以及政策模型進行模擬分析,支持了農業貿易談判,為領導提供了決策參考。
在研究期間公開發表論文53篇,其中國際學術刊物4篇,著作3部。幾位主要完成人在20多次國際會議上作學術報告,廣泛介紹了中國糧食與食物安全問題和研究工作的發展,引起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組織和專家的重視,一些重要觀點被多方面引用。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