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省部級獎成果
晚粳稻優異種質春江12的創制與利用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員 :吳明國,張小明,林建榮,葉勝海,宋昕蔚,朱國富,倪建平,陸艷婷,曹棟棟
起??止??時??間 :1997年1月—2016年12月
獲??獎??情??況 :浙江省科技成果獎一等獎
內??容??提??要 :
針對浙江省晚粳稻育種優異種質缺乏、雜交粳稻產量優勢不明顯、制種產量不高、產量與品質難協調以及常規粳稻產量難上新臺階等問題,開展晚粳稻優異種質創制、早花時高柱頭外露率粳稻不育系轉育、強優勢秈粳亞種間雜交稻與高產優質多抗廣適晚粳稻新品種選育等基礎理論及育種應用研究,解決了雜交粳稻雜種優勢、制種產量、稻米品質以及常規粳稻產量突破等方面的技術難題。
1、主要技術內容。(1)開展相應基礎理論研究,提出晚粳稻優異種質的選育目標,研制高異交率晚粳稻不育系和秈粳亞種間雜交稻的選育方法;(2)利用不同生態類型的中晚粳品種配組,定向創制符合育種目標的晚粳稻優異種質;(3)利用晚粳稻優異種質,轉育高異交率粳型不育系,選育強優勢秈粳亞種間雜交稻、雜交粳稻以及高產優質多抗廣適晚粳稻新品種,克服雜交粳稻制種產量低、雜種優勢不明顯等技術障礙,解決常規粳稻產量難上新臺階等難題;(4)針對新品種的特征特性,開展配套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及大面積示范推廣應用。
2、授權知識產權情況。(1)發明專利1項:一種花時早且柱頭外露率高晚粳稻不育系的選育和繁殖方法,ZL201310583567.1;(2)植物新品種權5個:春江12A,CNA20040597.7;春優58,CNA20070129.0;春優172,CNA20070699.3;春江47A,CNA20080700.5;浙粳88,CNA20110596.3;(3)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項:水稻種子千粒重計算軟件,軟著登字第1000274號。
3、技術指標。(1)提出了利用不同生態類型中晚粳品種雜交,通過定向選擇育種技術創制晚粳稻優異種質的新思路,創制出聚合抗病、豐產、優質、早花、大穗、矮稈、配合力好等有利性狀于一體的晚粳稻優異種質春江12,是國內育成品種類型最豐富的晚粳稻種質,保存于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CN37906);
(2)發明了早花時、高柱頭外露率晚粳稻不育系和遲花時秈粳中間型廣親和恢復系的選育方法,選育出春江12A等早花時、高異交率粳型不育系以及CH58等遲花時秈粳中間型廣親和恢復系,通過縮小父母本花時差,解決秈粳亞種間雜交稻制種產量不高的技術難題,高產制種田經組織專家驗收制種產量達208.5公斤/畝;(3)研發了利用粳型不育系與秈粳中間型廣親和恢復系進行遠緣配組選育秈粳亞種間雜交稻的方法,選育出春優58等強優勢雜交稻組合,春優58在國家和浙江省區試、生產試驗中增產幅度均超20%,顯著增強了雜種優勢,米質達國標2級;(4)育成了浙粳88等常規晚粳稻新品種,創浙江省常規晚粳稻百畝示范方高產紀錄,中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食味好;(5)春江12A等3個高異交率粳稻不育系通過鑒定,春優58等3個強優勢秈粳亞種間雜交稻和雜交粳稻通過國家和浙江省審定,浙粳88等4個常規晚粳稻品種通過浙江省審定,在The Plant Journal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9篇,他引340次。
4、應用推廣及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1)高產示范:春優58百畝示范方驗收畝產730.8公斤,比生產上主栽品種增15~20%;浙粳88百畝示范方驗收產量高達798.1公斤,創浙江省常規粳稻高產記錄;(2)推廣應用:浙粳88和春優58被列為浙江省主導品種,累計推廣459.87萬畝,新增社會經濟效益6.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