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省部級獎成果
雄性不育雜交品種——甜研201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甜菜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員 :胡文信,劉升廷,劉景泉,王紅旗,李紅俠,郭愛華
起??止??時??間 :1971年5月—1986年12月
獲??獎??情??況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四等獎
內??容??提??要 :
在甜菜作物中,雄性不育雜交品種一般都是以二倍體單粒型或多粒型雄性不育系或不育系單交種為母本,以多粒型二倍體或四倍體雄性可育品系或單交種為父本,生產應用其Fl代種子,甜研201品種就是按照上述原則,從親本選育、配合力測定、直至品種區試,先后經過17年選育而成。
甜研201親本不育系選育始于1971年,不育株源于MS甜研-126,以"742"品系為轉育父本,于1975年選育成系,定命為MS101(包括9個姊妹系)。甜201親本授粉系源于范育8-8多粒型二倍體品系。經連續多代選育和配合力測定,定命為H208品系。該品系綜合經濟性狀和抗褐斑病等性狀優良,特別是配合力水平較原品系有了明顯提高。
甜研201品種在1979~1981年小區試驗中,平均塊根產量、含糖率和產糖量分別較對照種提高13.3%、1.39度和26.7%,發褐斑病較對照種低0.75級,在1981~1984年黑龍江省甜菜品種區試中,平均塊根產量、含糖和產糖量分別較對照種提高95%、0.8度和16.03%。在1985~1986年生產鑒定中,3個性狀較對照種平均提高19.6%、1.55度和31.7%。
該品種從1985年開始大面積試種至1992年,在黑龍江省、內蒙古東部、山西大同、山東、江蘇甜菜產區累積推廣面積150余萬畝。該品種的育成,不僅為我國甜菜生產首次提供了雄性不育類型品種,更重要的是成功地開辟了我國甜菜優勢育種的新途徑,縮小了我國與先進的甜菜育種國家在優良育種技術與手段方面的差距,為提高我國甜菜育種水平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