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省部級獎成果
雙季雜交稻畝產超噸糧配套技術及其機理的研究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水稻研究所等
主要完成人員 :許德海,費槐林,王泰隆,董祖淦,李東樹,王祥根,魯玉石,陳昆榮,禹盛苗,張鎮銘,王時芬
起??止??時??間 :1987年—1990年
獲??獎??情??況 :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內??容??提??要 :
經4年(1987~1990)的協作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掌握了雙雜畝產超噸糧的綜合配套優化栽培技術;(2)蹲點辦方的3403.7畝雙雜示范方,獲得平均畝產950.7kg,比對照(早秈~晚雜)增產17.4%,其中532.82畝攻關田,經驗收畝產為1055.9kg;(3)明確了雙雜噸糧的生物學機理,其中,早雜苗期一般較耐寒,成秧率高,中后期株型挺拔,抽穗整齊,凈同化率高,庫容量大,物質輸入的比率高,穗上下部籽粒異步灌漿特點明顯;晚雜新組合葉片功能其長,葉綠素含量高,分蘗較強,成穗率較高,穗期耐低溫結實性好,故較高產穩產。
技術要點:(1)選用汕優48-2號,威優48-2和威成1126等4個早雜;汕優10號、協優46、汕優64、臺雜2號等6個晚雜新組合。(2)以中配遲的雙搭配為主導,以遲配中、遲配遲和遲配早等搭配方式為輔。(3)除培育稀播帶蘗壯秧、少本密植、適氮增磷鉀、基蘗施肥法、適時斷水、割老稻等單項栽培措施之外,并運用電子計算機優選的多因素多水平措施方案,發揮其綜合效益。1991年在浙西南已推廣應用59.97萬畝,比對照畝增稻谷85.1kg,累計共增稻谷5.1萬噸,增值214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