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省部級獎成果
省部級獎成果
么拉水牛種質保存
發布時間:2000-09-18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年鑒》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農科院廣西水牛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員 :黃海鵬,方文遠,關意寅,李忠權,陳明棠,唐小飛,農恒,黃繼成,黃鋒
起??止??時??間 :1996年7月-1999年12月
獲??獎??情??況 :廣西區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內??容??提??要 :
項目通過引進印度優秀么拉種公牛凍精,與本所存欄已近交退化的么拉母牛(1957年引進純繁留下之后代)進行人工授精,生產新血統純種牛。項目完成進口凍精配母牛152頭,已生產新血統種牛84頭,建立有7個新血統的么拉水牛新群體,向社會推廣新血統種牛50頭,新血統種牛表現初生重大,生長發育快特點。
項目為國家節約556萬元的引種經費,同時也挽救了我國僅有的100多頭已近親退化的么拉牛群,保存了全國唯一的一群么拉種?;?。
我國有2300萬頭水牛,但屬沼澤型水牛,奶肉生產性能差,但如利用引進的世界著名的乳用 水牛品種一么拉水牛與之雜交,雜交后代生產性能得到明顯提高。據雜交利用結果表明,雜交后代產奶性能比本地水牛提高2-3倍,產肉性能提高1.5-2倍,效果顯著。因此么拉水牛在我國的推廣利用,前景廣闊。
項目為國家節約556萬元的引種經費,同時也挽救了我國僅有的100多頭已近親退化的么拉牛群,保存了全國唯一的一群么拉種?;?。
我國有2300萬頭水牛,但屬沼澤型水牛,奶肉生產性能差,但如利用引進的世界著名的乳用 水牛品種一么拉水牛與之雜交,雜交后代生產性能得到明顯提高。據雜交利用結果表明,雜交后代產奶性能比本地水牛提高2-3倍,產肉性能提高1.5-2倍,效果顯著。因此么拉水牛在我國的推廣利用,前景廣闊。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