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省部級獎成果
抗病、高產和廣適應芝麻新品種中芝12的選育及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 :油料作物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員 :趙應忠,劉紅艷,危文亮,吳坤,楊敏敏,李金樹,付玲
起??止??時??間 :1995年01月—2011年12月
獲??獎??情??況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內??容??提??要 :
芝麻是我國重要的特色優質高效油料作物。長期以來受病菌危害、氣候異常、品種遺傳基礎狹窄等諸多因素影響,現有推廣品種大多表現產量不高、不穩和適應性不強。針對上述情況,項目單位以菲律賓引進的抗病性強、適應性廣的品種CLSU-9與本地高產優質品種宜陽白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了高產、抗病和廣適應芝麻新品種中芝12。通過院地、院企多元合作開展良種良法配套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實現了推廣面積的最大化,對芝麻產業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1)是長江流域首個利用地理遠緣外引優異種質與本地優良地方品種雜交培育的芝麻新品種。DNA指紋圖譜分析表明,中芝12與現有育成品種的遺傳差異大,拓寬了我國芝麻品種的遺傳基礎,對芝麻遺傳資源、育種理論和方法創新有重要參考價值。
(2)是湖北省“九五”、“十五”期間培育的首個高產、廣適應芝麻新品種。在湖北省區試中,中芝12平均畝產80.88kg,比對照鄂芝2號增產14.32%,且兩年13點次均增產,增產點次占100%,是湖北省1996~2005年期間單產水平最高、增產幅度最大且增產點次率達100%的新品種。
(3)是湖北省“九五”、“十五”期間唯一一個兼抗莖點枯病和枯萎病兩大主要芝麻病害的抗病品種。在湖北省區試和全國區試中,中芝12的莖點枯病病情指數分別比鄂芝2號和豫芝4號低35.9%和30.65%,相對病情指數是1996~2005年湖北省區試及2002~2003年全國區試中最低的;其枯萎病病情指數分別比兩對照種低17.8%和55.98%,也達到了較高的抗性水平。
(4)籽粒商品性好、品質優良。中芝12平均含油量56.09%,最高達60.68%,蛋白質含量20.11%,種皮純白,籽粒大,商品性好,綜合品質達優質標準,被相關外貿企業和加工企業指定為主要收購品種。
通過院企、院地多元合作的模式,在湖北及鄰近省份開展中芝12良種良法的示范推廣。據不完全統計,2005~2011年中芝12在湖北及河南、安徽、江西、江蘇等省累計推廣種植1098.2萬畝,增收節支總額達9.5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