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省部級獎成果
華北平原集約化種植區氮素面源污染防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 :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
主要完成人員 :張克強,王風,李彥,張國印,肖 強,李博文,杜會英,劉文菊,沈仕洲,張英鵬,李 鵬,茹淑華,楊志新,劉建斌,趙同科
起??止??時??間 :2006年1月—2016年12月
獲??獎??情??況 :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內??容??提??要 :
農業面源污染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甚至已經超過工業成為我國最為重要的污染來源。農業面源污染發生途徑和防治技術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受到氣候水文、地貌土壤、耕作栽培等影響,決定了不能夠照搬國外或其他區域已有的經驗。本項目針對華北農田面源污染發生途徑不清與預測評估手段缺乏、環境安全的施氮量閾值空白與技術物化程度不夠、養殖肥水農用關鍵參數和技術規程缺失等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獲得以下主要成果:(1)系統地闡明華北平原小麥-玉米和設施蔬菜施氮量與土壤氮素殘留、土壤氮素淋失之間的關系,提出適宜施氮量。建立了華北平原集約化種植區冬小麥-夏玉米、設施蔬菜面源污染發生量與土壤指標之間的關系。提出了一條簡單直接、快速準確的農田面源污染預測評估方法。(2)優化了華北平原冬小麥夏玉米施氮量,建立基于作物高產和環境安全的合理施肥和分區限量閾值。基于自主研制的新型專用肥料,系統集成了華北平原集約化設施蔬菜安全高效施肥和面源污染防控技術模式。(3)建立了華北平原規模化養殖肥水冬小麥-夏玉米輪作農田和設施菜地安全利用技術,形成了保證作物產量品質的養殖肥水農田環境安全利用關鍵技術。
研發設施和露地蔬菜氮素面源污染防控、冬小麥-夏玉米氮素面源污染防控,養殖肥水蔬菜和大田安全利用等3大技術體系,研制新型肥料產品4個,創新氮素面源污染預測評估方法2套,制定并實施面源污染防控技術規程5項,發表學術論文45篇,申請專利13項,其中授權9項,獲得軟件著作權4項。整體水平達國際先進。累計在華北平原冬小麥-夏玉米集約化種植區推廣274萬畝,設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累計推廣4.3萬畝,在20個規模化養殖場集成示范肥水農田安全利用技術,累計節支增收約24400萬元。項目成果為我國華北平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技術支撐,也為全國打贏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經驗和技術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