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省部級獎成果
棉花枯萎病和黃萎病菌生物學及抗病種質的創新與利用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員 :簡桂良,馮潔,鄒亞飛,鄭傳臨,盛明東,陳其煐,馬存,石磊巖,孫文姬,文學,丁之銓
起??止??時??間 :1983年1月—2003年6月
獲??獎??情??況 :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內??容??提??要 :
(1)研究提出我國棉花枯萎病菌由3、7、8號小種組成,其中7、8號是世界上首次報道,7號小種是我國的優勢小種,為我國棉花抗枯萎病育種明確了對象,改進了技術,提高了育種效率。
(2)建立了可區分棉花枯萎病菌不同小種和黃萎病菌落葉型和非落葉型分子標記技術體系。獲得了落葉型黃萎菌系獨有的RAPD 特異條帶OPB-19966和OPM-201691 ;篩選到兩對AFLP引物E64/M53和E49/M65,分別擴增出433 bp和110 bp兩條僅為黃萎病菌(V. dahliae)非落葉型菌系獨有的特異條帶,可區分落葉型與非落葉型菌系。率先獲得棉花黃萎病菌落葉型菌系基因組的探針PVD8-3,可區分棉花黃萎病菌的兩個種 (V. albo-atrum和V. dahliae);獲得的PVD8-5基因探針可區分弱致病力的新疆和田菌系、落葉型菌系VD8及強致病力的涇陽菌系。
(3)利用病圃定向選擇和雜交育種等技術先后培育出抗枯、黃萎病新品系(種質)86-4、86-6、BD18以及抗病蟲優質新品系B203、X033等。其中,86-4最早引進到新疆枯萎病重病區種植,多年來先后推廣400多萬畝,新增產值8億元以上。
(4)最先明確我國北方出現棉花黃萎病菌落葉型菌系,主要分布在冀、魯、豫棉區的19個市縣。
鑒定委員會委員一致認為:該項研究是在多年工作積累的基礎上完成的,其技術路線合理,材料齊全,數據翔實,結論正確,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對棉花抗病育種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