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省部級獎成果
中苜3號耐鹽苜蓿新品種的推廣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員 :楊青川、康俊梅、張鐵軍、龍瑞才
起??止??時??間 :2009年01月—2015年12月
獲??獎??情??況 :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
內??容??提??要 :
針對黃淮海地區存在大面積鹽堿地和中低產田,缺乏耐鹽、高產苜蓿品種的現狀,而引進的國外苜蓿品種存在適應性差、易發生病蟲害、持久性差等突出問題,本項目開展了耐鹽、高產苜蓿新品種選育與應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
育成了中苜3號耐鹽高產苜蓿新品種,該品種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在含鹽量為0.21%-0.46%的鹽堿地上,通過經過三次輪回選擇,一次混合選擇獲得耐鹽苜蓿新品種。2006年經全國草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登記為育成品種。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該品種選育研究成果居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其主要技術指標:耐鹽、高產,在黃淮海地區含鹽量0.18%-0.39%的鹽堿地,雨養條件下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018 kg,比耐鹽苜蓿中苜1號增產10%以上。適應性廣,已在河北、山東、內蒙古、寧夏、山西、河南等10個省區種植,表現出較好的適應性。品質優良,初花期干草粗蛋白含量達18%-20%。
建立了中苜3號鹽堿地配套栽培技術體系:針對新品種的特點,選擇在黃淮海地區含鹽量0.25%-0.40%的鹽堿地上,集成優異根瘤菌株、種植密度、測土施肥等一整套高效生產技術,示范區畝產干草達1000公斤以上,增產10%以上,大大加快了新品種的推廣應用進程。
構建了“科研院所+推廣部門+種植企業+農戶”的推廣模式,通過與縣級及以上推廣單位合作,不斷完善新品種的推廣配套技術,極大促進了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截止2015年底,該品種累計推廣面積達860萬畝,增產干草7.39億公斤,新增產值13.15億元。該品種的推廣應用,不僅增加優質飼草產量,緩解蛋白飼料不足的矛盾,同時提高了鹽堿地利用率,產生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