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國家級獎成果
國家級獎成果
油菜高含油量聚合育種技術及應用
發布時間:2014-07-21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員 :王漢中,劉貴華,王新發,華瑋,劉靜,胡志勇
起??止??時??間 :2000年3月—2012年12月
獲??獎??情??況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內??容??提??要 :
針對我國油菜含油量低、育種技術落后、資源匱乏、高含油量與其他性狀矛盾等突出問題,本項目創新如下。
(1)建立了目前數量最大、基因型變異最廣泛的含油量研究群體,通過獨特的遺傳學實驗首次證明母體基因型對種子含油量影響效應最大(達86%),首次鑒定出含5種不同的含油量調控途徑的4個高油資源和4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含油量調控新功能基因,部分結果在國際著名刊物發表,為高油聚合育種提供了新思路、新基因和優異親本。
(2)首次將關聯分析與遺傳群體連鎖分析相結合開展油菜含油量研究,明確了含油量與產量及其主要構成性狀相關性不明顯,鑒定出高油和產量位點48個,其中新位點26個。由于位點對性狀的貢獻值大,標記離有效位點近,后代輔助鑒定效果更為顯著。
(3)利用上述具有不同高含油量調控機制的親本材料和開發的分子標記,通過聚合雜交、小孢子培養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創造了5份含油量60%以上的高油新品系,其中品系YN171含油量高達64.8%,創造了油菜含油量世界最高紀錄。
(4)利用“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與親本定向選配+多親本復合雜交+小孢子培養+異地夏繁加代+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多個目標性狀多年多點鑒定+雜種優勢利用”的多目標聚合育種技術,創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含油量、雙低、高產、多抗、廣適油菜新品種(雜交種)5個,其中“中雙11號”是目前世界上首個集高含油量(49.04%)、強抗裂角、高抗倒伏、抗菌核病為一體的雙低油菜品種,其含油量是目前我國冬油菜國家審定品種中最高的,有效克服了高含油量與雙低、高產、多抗的矛盾。
本項目發表SCI論文15篇,累計影響因子42,單篇影響因子4.0以上6篇;引用累計90次,單篇最高20次。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項,國際專利3項,已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項。獲新品種權1項,省級以上審定品種5個。2008年以來,上述品種在長江流域9省 (市) 累計推廣種植2585.2萬畝,創經濟效18.714億元,近3年新增經濟效益15.344億元;“中雙11號”還被32家單位作為親本利用,為油菜科技進步、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1)建立了目前數量最大、基因型變異最廣泛的含油量研究群體,通過獨特的遺傳學實驗首次證明母體基因型對種子含油量影響效應最大(達86%),首次鑒定出含5種不同的含油量調控途徑的4個高油資源和4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含油量調控新功能基因,部分結果在國際著名刊物發表,為高油聚合育種提供了新思路、新基因和優異親本。
(2)首次將關聯分析與遺傳群體連鎖分析相結合開展油菜含油量研究,明確了含油量與產量及其主要構成性狀相關性不明顯,鑒定出高油和產量位點48個,其中新位點26個。由于位點對性狀的貢獻值大,標記離有效位點近,后代輔助鑒定效果更為顯著。
(3)利用上述具有不同高含油量調控機制的親本材料和開發的分子標記,通過聚合雜交、小孢子培養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創造了5份含油量60%以上的高油新品系,其中品系YN171含油量高達64.8%,創造了油菜含油量世界最高紀錄。
(4)利用“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與親本定向選配+多親本復合雜交+小孢子培養+異地夏繁加代+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多個目標性狀多年多點鑒定+雜種優勢利用”的多目標聚合育種技術,創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含油量、雙低、高產、多抗、廣適油菜新品種(雜交種)5個,其中“中雙11號”是目前世界上首個集高含油量(49.04%)、強抗裂角、高抗倒伏、抗菌核病為一體的雙低油菜品種,其含油量是目前我國冬油菜國家審定品種中最高的,有效克服了高含油量與雙低、高產、多抗的矛盾。
本項目發表SCI論文15篇,累計影響因子42,單篇影響因子4.0以上6篇;引用累計90次,單篇最高20次。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項,國際專利3項,已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項。獲新品種權1項,省級以上審定品種5個。2008年以來,上述品種在長江流域9省 (市) 累計推廣種植2585.2萬畝,創經濟效18.714億元,近3年新增經濟效益15.344億元;“中雙11號”還被32家單位作為親本利用,為油菜科技進步、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