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稻產業專家團一行赴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就科技支撐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展開調研。
專家團一行走訪了種業企業、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地查看移栽前水稻秧苗的長勢、機械平整地效果。與當地農技人員深入交流,并提出技術指導意見。
一是加強秧苗移栽前煉苗和“三帶”工作。當前水稻處于3葉期,栽插工作陸續開展,對于尚未移栽的秧田,要嚴格把控溫度,將其控制在20-22℃,以此防止溫度過高秧苗徒長。同時,插秧前必須做好“三帶”(帶肥、帶藥、帶增產菌)工作,為秧苗移栽后的生長奠定良好基礎。二是適度增加機插密度。建議在秧苗3葉1心期進行機插移栽,合理縮小栽插株距至12-14cm,每穴保證5-7棵苗,插秧深度控制在1.5-2cm。插秧后,要及時開展查田補插工作,確保稻田全苗,為高產提供保障。三是控制田間水分促苗早發。水稻返青后,采用淺水灌溉方式,水位保持在3cm左右,有效提高水溫、地溫,促進分蘗早發。待田間呈現花達水狀態后,再進行下一茬水的灌溉。若遭遇低溫天氣,則需采取深水護苗措施,實行夜灌晝排,保護秧苗不受冷害。四是追施返青分蘗肥促苗快長,做好田間病蟲害防治。建議分別在移栽后7-10天、12-15天兩次施用返青分蘗肥,同時要重點防治潛葉蠅等病蟲害,確保水稻健康生長。
(中國農科院水稻產業專家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