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入侵生物組學研究團隊深入揭示了專一性柄銹菌通過控制薇甘菊體內茉莉酸水平來抑制其生長的分子機制,為開發靶向性防控技術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植物生理學(Plant Physiology)》上。
薇甘菊是一種入侵雜草,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100種最嚴重入侵物種之一。薇甘菊分布環境復雜,難以施用人工或者化學防治技術,盡管特異性柄銹菌被證實能有效地抑制薇甘菊的生長,但其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該研究比較柄銹菌侵染前后薇甘菊的變化發現,侵染后的薇甘菊葉片中,茉莉酸和茉莉酸異亮氨酸水平顯著提升,這不僅減少了防御激素水楊酸的積累,為銹菌的發育創造了環境,而且影響植物生長激素、碳和氮的代謝途徑,導致葉片光合能力的減弱。該研究不僅闡明了柄銹菌侵染薇甘菊的致病過程,解析了薇甘菊對柄銹菌侵染的響應機制,還為推動入侵薇甘菊的靶向防控技術的研發奠定了理論基礎。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通訊員 馬昕怡)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93/plphys/kiad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