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業科學院今天(5月5日)表示,我國科學家繪制了第一個馬鈴薯有害突變的二維圖譜,顯著提高了馬鈴薯產量預測的準確度。
馬鈴薯通常又稱土豆,它的栽培不靠種子繁殖,而是靠薯塊進行無性繁殖,存在育種周期長、種植成本高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農業農村部、中國農科院的支持下,我國農業科學家團隊發起了“優薯計劃”,研發用雜交種子替代薯塊,近期繪制了首個馬鈴薯有害突變的二維圖譜,利用圖譜信息,開發預測新模型,雜交馬鈴薯的育種效率將提高50%以上。
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 黃三文:在幼苗期就可以預測產量,準確度比以前提高了25%到45%,這樣就可以在早期淘汰產量低的材料,從而快速培育出高產品種。
黃三文介紹,他們團隊2020年11月選育出具有第一代原型品種“優薯1號”,已經在云南、廣東等地試種,產量達到了當地主栽品種的60%以上。
(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