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篇發表在著名學術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的研究論文引起了廣泛關注。這篇論文的標題是“RNA m6A甲基化在昆蟲應對病原菌攻擊時通過抑制昆蟲保幼激素降解降低適合度代價”。聽起來很復雜對吧?別擔心,讓我用更簡單的語言來解釋。
在農業生產中,害蟲是一大威脅,因此,人們通常會使用殺蟲劑來對抗這些害蟲。但是,長期大量使用殺蟲劑有一個大問題:害蟲會逐漸進化出對殺蟲劑的抗藥性。這就像是一場永無止境的“競賽”,人類不斷研發新的殺蟲劑,而害蟲也不斷進化出新的抗藥性。
通常來說,害蟲在進化出抗藥性后,會付出一些適合度代價,比如生長發育延遲、繁殖能力降低、死亡率升高等。這些代價就像是害蟲為了獲得抗藥性而必須支付的“學費”。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有一種重要農業害蟲叫小菜蛾,它在進化出對Bt生物殺蟲劑的抗藥性后,卻并沒有支付這些“學費”,依然能夠正常生長發育。
那么,小菜蛾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研究人員發現,小菜蛾體內的保幼激素含量升高是一個關鍵因素。保幼激素是一種能夠維持昆蟲幼蟲特征的激素,對于昆蟲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當小菜蛾對Bt生物殺蟲劑產生抗藥性后,它們體內的保幼激素含量會顯著升高,從而維持了正常的生長發育。
但是,為什么小菜蛾體內的保幼激素含量會升高呢?這就是該研究的新發現:RNA甲基化修飾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NA甲基化修飾是一種表觀遺傳調控機制,它可以影響基因的表達。在這個研究中,科研團隊發現RNA甲基化修飾可以抑制保幼激素酯酶的表達。保幼激素酯酶是一種能夠降解保幼激素的酶,當它的表達被抑制時,保幼激素的含量就會顯著增加。
RNA甲基化修飾介導的小菜蛾Bt抗性適合度代價補償機制
因此,RNA甲基化修飾就像是一個“開關”,它可以通過控制保幼激素酯酶的表達調控小菜蛾體內的保幼激素含量。當小菜蛾對Bt生物殺蟲劑產生抗藥性時,這個“開關”就會被打開,導致保幼激素含量升高,從而維持了正常的生長發育。
這個發現不僅揭示了小菜蛾對Bt生物殺蟲劑產生抗藥性的機制,也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新的思路。未來,我們可以通過調控RNA甲基化修飾來抑制害蟲的生長發育和抗藥性進化,從而更有效地防治害蟲,保護農作物免受害蟲的侵害。(主持人:林佳欣 制作:肖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