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既是糧食生產大國,也是秸稈生產大國,2021年秸稈資源量達9.5億噸。秸稈被認為“另一半農業”,秸稈資源化利用對保護生態環境,加快農業循環經濟和低碳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秸稈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它以秸稈為紐帶,將秸稈收集與生態種養、秸稈能源化和秸稈材料化有機銜接,加固了農業循環經濟的鏈條,拓展了農業產業的發展空間,增加了農民收入和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當前,秸稈資源化利用正朝循環利用、多級循環鏈延伸及產業化價值增值等方向發展。目前我國已形成了5大模式(也稱為秸稈“五料化”利用),30種利用技術。 秸稈直接還田是目前處理秸稈最主要的技術,可以培肥地力,提升土壤有機碳含量;秸稈飼料化利用可解決反芻動物飼料短缺問題;秸稈也可用于水稻育秧、蔬菜栽培及食用菌等的基質材料,豐富我們的食物來源;秸稈造紙術可大量減少森林砍伐;秸稈沼氣則是一種“一舉多得”的利用技術,不僅可以生產沼氣用于發電及車用能源,廢棄物還可生產有機肥料以部分替代化肥;而以秸稈燃料乙醇及聚乳酸等為代表的高值化利用技術可為我國的“能源安全”、“碳減排”及“白色污染”等提供科技支撐。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通過微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秸稈不僅為我們可提供食物和動物飼料,也可提供生物燃料、生物基化學品及生物基材料以替代石油基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