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從2018年初以來,一直跟蹤草地貪夜蛾害蟲動態,加強監測預報、分析研判和應急技術研究,為我國及時啟動草地貪夜蛾預警和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
草地貪夜蛾是全球關注的遷飛性暴發性重大農業害蟲,具有適生區域廣、遷飛能力強、繁殖能力高、暴食為害重、防控難度大的特點,被國際農業和生物科學中心評定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之一。自2019年1月入侵我國云南后迅速蔓延,目前已在云南、廣東、廣西、貴州、河南等14個省(區市)發生危害。蟲害就是命令。面對國家對草地貪夜蛾防控的重大需求,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作為植保科研的國家隊,開展了一系列大量工作。
提前部署監測,密切關注動態
針對草地貪夜蛾更大概率由緬甸傳入我國的專業判斷,吳孔明院士科研團隊早在2018年3月在中緬邊境云南瀾滄監測跨境遷飛昆蟲,2019年1月在云南江城、瑞麗增布遷飛昆蟲監測點,第一時間掌握該蟲入侵我國的信息,并向有關部門通報。在2018年12月22日獲知草地貪夜蛾入侵緬甸并上報有關部門,該信息比聯合國糧農組織收到緬甸政府確認草地貪夜蛾入侵緬甸的時間(2019年1月11日)早了整整近20天,為草地貪夜蛾在第一時間進入我國就被監測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撐。
發揮智庫作用,協助推進全國防控
植保所王振營研究員等相關科研團隊自2018年8月獲知草地貪夜蛾入侵印度以來,積極配合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及時匯總草地貪夜蛾國際傳播蔓延信息,分析該蟲發生蔓延趨勢,調查害蟲動態,提出防控建議,參與制定防控方案,開展技術培訓,推進國際協作。
組織應急防治,減輕危害控制蔓延
在預測預報方面,研發出草地貪夜蛾性誘劑和田間鑒別技術,為該蟲預測預報提供了有效工具。在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第一發現地云南省普洱市江城縣,該縣植保站正是根據植保所王振營研究員所作的“草地貪夜蛾識別、入侵中國風險及應對措施”培訓要點而識別發現草地貪夜蛾的。在防治技術方面,篩選高效低毒低風險農藥和生物農藥制劑,為有效防控草地貪夜蛾為害不斷豐富技術貯備。
下一步,植保所將在上級的統一部署和指導下,組織精干科研力量、聚集各種資源,通過聯合攻關,加強協同創新和技術集成,為草地貪夜蛾的防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