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5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美國奶業科學學會、新西蘭初級產業部和中國奶業協會共同主辦的第六屆“奶牛營養與牛奶質量”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新西蘭駐華大使傅恩萊、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司長肖放、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俊勛、中國奶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與秘書長劉亞清、美國奶業科學學會主席杰夫·達爾、中國農科院牧醫所所長秦玉昌等專家出席大會開幕式并致辭。
張合成指出,振興奶業要依靠科技引領和創新驅動,但當前奶牛良種不足、飼料資源短缺、消費信心低迷、優質奶產品供給不足和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已經成為產業的重大難題。補齊這些短板、破解這些難題既是產業界的責任,更是科研界的任務,亟待組織優勢科技力量,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與協同創新,構建全產業鏈優質發展模式。中國農科院作為農業科研國家隊,把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和一流研究所作為全院工作總遵循。2009年至今,牧醫所聯合美國奶業科學學會和中國奶業協會等主辦單位搭建了奶業國際科技合作和交流的平臺,培養了一批青年奶業科學家,展示了中國的奶業科技成就,促進了國內外專家的交流與合作。
張合成要求,2019年中國農科院要進一步整合力量,力爭通過牛奶優質化集中攻關,提升奶牛日糧飼料轉化率,提升牛奶的乳脂含量等核心技術突破。目標是到2025年,示范企業生乳品質顯著提升,出粉率達到7.5:1,全面發展產學研一體的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為改善牛奶品質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途徑,為奶業振興和優質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秦玉昌表示,牧醫所作為社會公益性畜牧獸醫研究的國家隊,面對奶業振興的重大需求,努力創新與實踐,近年來取得了多項重要科研成果,未來將與更多的國際機構共同合作,推動搭建中外奶業科技合作與發展的重要國際交流平臺。
本屆會議以“振興奶業,優質發展”為主題,設有“研究生論壇”“奶牛營養與牛奶品質”“牛奶質量安全與法規標準”“新西蘭優質乳創新”等專場,邀請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荷蘭等國家的30余位國際知名專家,圍繞奶牛營養學、微生物組學、細胞生物學、牛奶風險評估、活性物質評價等主題作了學術報告。
自2009年召開第一屆“奶牛營養與牛奶質量”國際研討會至今,“奶牛營養與牛奶質量”國際研討會已經成為國際上知名的奶業科技交流研討平臺,為推動中國奶業發展,培養青年人才和加強國際合作貢獻了重要力量。
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李金祥、北京大學朱作言院士、新西蘭皇家科學院奈吉爾·法郎士院士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牧醫所王加啟研究員主持。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質檢中心等單位的540余人參加會議。(通訊員 高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