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科技扶貧工作回眸之五:播灑科技種子 攜手共謀發展
近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緊緊圍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目標,積極履行科技幫扶使命,以加快水稻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幫扶對象的種糧科學化水平、增強幫扶對象自我發展能力為主要內容,充分發揮科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支撐引領作用,以科技幫扶項目為載體,積極推進科技扶貧與產業開發,有效地支持了幫扶對象的扶貧工作,為促進幫扶對象經濟發展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親力親為出謀劃策 農民增收喜上眉梢
自2003年起,水稻所先后選派9人(次)科技特派員駐點浙江泰順縣九峰鄉和松垟鄉,積極為提升駐點鄉鎮科技水平及產業結構調整獻計出力。水稻所科技特派員入住鄉鎮9年來,先后組織實施了“超級稻‘菲優600’高產示范與技術推廣”、“超級稻‘國稻6號’超高產技術集成”等25個科技項目,到位幫扶資金200余萬元;幫助建立了“百畝龍井43茶葉”、“高山蔬菜”和“泰順縣松垟鄉廊橋香米”等種植基地,選送了“中浙優1號”、“國稻1號”等30多個水稻優良品種,示范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40多個(項);同時開展朗德鵝、溪蝦和稻田養魚等各類養殖技術培訓,改變了當地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的現狀。通過優化種養產業結構,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農民收入有了顯著提高。截至2011年底,兩個駐點鄉鎮松洋鄉人均收入由2136元增加到6715元,九峰鄉人均收入從2152元增加到6011元。
科技特派員周錫躍(右)在浙江泰順九峰鄉指導農戶生產
在水稻所結對幫扶點浙江永嘉大岙鄉和浙江淳安坑田村,通過科技扶貧、智力扶貧、產業扶貧等多種模式,全面提升了幫扶單位脫貧致富的能力。在大岙鄉先后組織實施了“水稻新品種試驗示范”、“新技術引進應用”、“稻田改造肥力提升”、“培育示范戶,扶持強化專業合作組織,扶助發展稻米生產企業”等項目和措施,提高幫扶鄉村發展經濟的能力。在坑田村積極協助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發展原有蠶桑產業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村集體大面積可開發的山地,積極發展山核桃等經濟作物,協助建設核桃基地100余畝,增加桑地80畝,僅蠶桑1項人均增收100元左右,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科技種子遍地開花 幫扶攜手共謀發展
水稻所先后在四川、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西、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的9個幫扶點設立了“水稻研究所新品種試驗站”,每年選送一批苗頭性品種在試驗站進行試種和示范,加快水稻所新品種選育和推廣進程的同時,也為當地農業快速發展推波助瀾,實現了“雙贏”。
浙江省江山市是水稻所法人科技特派員駐點市,也是水稻所在浙江省授牌的第一家所級試驗站。試驗站先后組織實施了“協優9308”、“中早22”、“中嘉早17”以及國稻系列、中浙優系列等水稻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2006年創造了全國早稻(中早22)和雙季稻周年(中早22+國稻6號)高產紀錄,雙雙創出2007年首批浙江農業吉尼斯紀錄,為幫扶點的農民增產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
“水稻研究所江山試驗站” 授牌儀式在浙江江山舉行
為更快更好地把水稻所最新科研成果送到農民手中,水稻所還建立了“百名專家聯百縣制度”,積極鼓勵專家轉變觀念走出實驗室,走進田間地頭,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送進農民家。每年水稻所成果的覆蓋面積超過1億畝。到2011年底,水稻所直接育成并通過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品種達10個(全國共96個);種植面積在100萬畝以上的品種達到了6個,“中浙優1號”推廣面積達360多萬畝,位居雜交水稻推廣面積第四名;“水稻缽形毯狀秧苗機插技術”推廣應用面積600萬畝以上。
水稻所在浙江富陽董灣村舉行了“百名專家聯百縣計劃”啟動儀式
成果頂天為民所用 技術立地想民所
借助于水稻產業技術體系的人才資源和團隊凝聚力、號召力和輻射力,水稻所將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作為科技幫扶重點工作來抓。先后組織各類培訓班、技術講座等800余期(次),培訓基層技術人員2萬多人次、種糧大戶和農民10萬余人次,發放技術規程、明白紙、技術手冊、科技簡報等300萬余冊(份)。水稻所專家把圖文并茂、清晰標明生產各個環節的作業要點、時限要求、技術指標的技術明白紙發放到幫扶農民手中,簡稱“一紙通”;把各級農業科技專家的電話向農民公開,隨時接受電話咨詢,答疑解惑,簡稱“一線通”;當天趕赴重大病蟲害、嚴重自然災害現場,科學指導農民抗災自救,簡稱“一天通”,贏得幫扶農民的交口稱贊。
水稻所專家奔赴各地開展各項培訓
菜籃子提得更放心 農產品吃得更安心
水稻所在紹興舉辦三品一標認證抽樣規范培訓班
水稻所充分發揮檢測技術優勢,積極向全國各地提供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服務,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為內容的“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為農民種植生產“綠色食品”保駕護航。先后組織了包括產品認證、農業標準化及產業化等內容的技術咨詢和現場指導。計有132家農產品生產基地和企業的2500人次參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以有機農產品認證檢查為幫扶橋梁,利用專業人才優勢、信息優勢,積極推進企業品牌建設,幫扶浙江省義烏市義寶農莊農業,通過了標準化生產和有機稻米認證;協助他們在吉林省延吉市、永吉縣建設3500畝生產基地,帶動當地基地農戶增收,被當地農業主管部門認定為先進生產方式示范點,種糧大戶成功變身龍頭企業。近兩年來先后為38家企業提供了有機農產品的認證服務,編制有機農產品檢查報告60份,有力地推動了幫扶單位農產品品牌工程建設。
改善條件夯實基礎 迎接希望綻放笑容
“中國水稻研究所陽光閱覽室”掛牌儀式在華墅鄉希望小學舉行
加強幫扶單位基礎設施建設,對于發展當地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改變當地貧困落后面貌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也是幫扶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水稻所自籌幫扶資金,先后在浙江淳安縣威坪鎮坑田村、衢州市柯城區華墅鄉和溫州市永嘉縣大岙鄉等3個幫扶點共投入經費近40萬元,協助幫扶對象改造了部分低產農田,改建了180平方米的鄉村辦公房屋,配送了計算機等日常辦公設備,新建了近500平方米的停車場,修筑了200余米的山村村級道路,維修了村自來水管道,為30余名在校小學生送去了書包和學習用品。通過協助幫扶對象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有效地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得到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贊譽。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