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在4.5億畝以上,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十分迫切。機插秧是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方向,育秧是其中的關鍵。現階段我國主要的機插育秧方式是毯狀盤育秧,生產中該技術存在的問題是:根系盤結差、難起秧、易散秧、秧苗損耗多、漏插率高,影響機插作業效率和產量。改進水稻機插育秧技術,培育出根系盤結好的高素質秧苗,且簡單易行、讓農民容易掌握,是促進機械插秧推廣應用的關鍵。
針對水稻機插育秧中存在的瓶頸問題,2009-2010年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利用苧麻纖維開發出水稻機插育秧專用的麻育秧膜產品,并申請了發明專利“育苗基布及其制造方法”,2012年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同時研究出配套的麻育秧膜水稻機插育秧技術。該技術有效解決了機插水稻育秧瓶頸問題,培育的水稻秧苗根系發達,不散盤、不掉邊、不掉角,起秧、運輸方便,大幅度提高了起秧、運輸和機插的效率,而且秧苗整齊、素質高,機插后返青快,增產幅度較大,經測算使用麻育秧膜每畝增加成本10元左右,節本增效100元以上。
該專利成果自2011年起,先后在湖南、湖北、浙江、黑龍江、吉林、安徽、河南、廣西、江西等十多個省開展試驗示范。2014年,麻育秧膜專利技術以1400萬元專利實施許可費許可江西井竹農業有限公司(后改為深圳市井竹農業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大規模產業化生產和銷售,此后,專門成立全資子公司哈爾濱井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銷售麻育秧膜。2011年至2018年,項目完成單位及受其指導的生產企業和當地農技推廣部門在全國各地開展現場觀摩與技術培訓,累計開辦技術培訓和產品推介1萬余場,培訓技術骨干、農戶20萬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40萬余份,截至2018年,僅在湖南、黑龍江、湖北、吉林四省統計應用麻育秧膜水稻機插育秧面積 6248.5萬畝,農民累計增收64.5億元。(通訊員 盧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