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經觀察”第二十期會商會在北京舉行,就“耕地保護與利用的新思路”進行研討。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出席會議。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潘盛洲、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二級巡視員單衛東,以及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的專家應邀出席會議并點評指導。副院長梅旭榮主持會議。
會上,專家就我國耕地質量、耕地糧食生產潛力、高標準農田監測監管、東北黑土地現狀與問題、耕地保護利用制度等進行了深入交流與討論。與會專家認為,目前我國耕地面積總體上呈現出“西增東減,南減北增,總體減少”的特點;全國耕地質量等級有所提升,但耕地質量總體偏低;依然存在著耕地基礎地力弱、無灌溉旱地面積和坡耕地面積比重大、高標準農田質量不高、耕地破碎化、土壤污染、耕地生態功能退化等重要問題。會議指出,保糧食安全首先要保耕地數量與質量,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總結和推廣梨樹模式;加強耕地科技創新和監管預警,為耕地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推進節水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提升耕地生產的穩定性;結合運用耕地剛性管制與彈性調控政策,強化耕地保護制度建設。
本期會商會由中國農業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戰略研究中心主辦,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承辦,全程現場直播。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農業信息研究所等單位50余人參加了會商。(通訊員 劉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