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一線急先鋒】抗洪水 搶農時 助力“中原糧倉”救災復產
這幾日,河南省輝縣市麻小營村的田地里,一片片糯玉米的嫩芽破土而出,逐漸長成了十幾厘米的小苗,嫩嫩的,青青的,在特大洪水之后的暮夏,這片嫩綠充滿了生機,顯得尤為珍貴。小苗旁,嶄新的滴灌帶順壟而鋪,預備著為小苗的茁壯成長提供精確的水肥管理。看著這片嫩綠的小苗,連續多日在一線指導幫助農民開展災后農業生產恢復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的專家也稍稍舒了心。
受多日連續強降雨天氣影響,河南全省特別是新鄉、周口等地的農作物受災較重,部分農田絕收。據初步調查,新鄉市14個縣區148個鄉鎮的農田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水災,受災嚴重的衛輝、輝縣等地農田絕收面積超過三分之一……往日的鄉鎮、良田成為了澤國,“中原糧倉”遭受重創。
加快農田排澇 恢復農業生產
經歷了新鄉“7·21”特大洪水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看著萬畝良田頃刻被淹、農作物絕收,心痛萬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部院黨組的統一安排下,自7月31日起,灌溉所連續派出2批專家組入駐衛輝和輝縣,開展農作物災情調研、農業減災技術指導,幫助受災群眾復耕補損,足跡踏遍了兩地所有重災區。
在災情調研中,專家們發現,大部分農田排水條件不通暢,大片農作物還淹在水中,水深處超過1米多。“必須盡快排除農田積水!”與當地政府達成共識后,專家組一邊在前線指導農田排澇除漬,一邊連夜抓緊撰寫《河南洪澇災區農田排澇除漬技術指南》,向兩地政府提出疏浚溝渠、農田開溝等增大排水能力的技術方案,根據地塊的澇漬災害程度提出不同的排水方案。截至目前,衛輝和輝縣累計排除農田積水一百多萬畝,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為農田土壤修復、復耕補種爭搶了時間。
加強環境監測 防止次生災害
農業復產過程中,排除積水只是第一步。專家組連日走訪調研發現,此次持續大范圍強降雨和泄洪造成了一些生活垃圾、人畜糞便等廢棄物的污染,加之正值盛夏,蚊蠅滋生,增加了病菌傳播的風險。當前,疫情防控的形勢逐漸嚴峻,如何在阻隔新冠疫情蔓延的情況下防治與水有關的傳染病則是又一道考驗。
為保障兩地農業農村水土環境安全與人民生命健康,專家組織撰寫了《河南洪澇災區水土環境監測保護工作指南》,對蓄滯洪區水環境監測、農田澇漬災害區水土環境監測及洪澇災害污染風險分析評估等提出指導意見,防止土傳病害、傳染病的發生。
在得知衛輝市受災最嚴重的柳圍坡蓄滯洪區災民急需預防災后傳染病的藥物時,專家組及時聯系協調了一批藥物、口罩等醫療防護物資,幫助災民做好疫情、傳染病防護。
助農復耕補損 穩保秋糧播種
眼下離秋糧播種還有近兩個月的時間,絕收的農田怎么辦?經過多次實地調研與分析,專家組與部分鄉(鎮)政府商定搶時補種蔬菜、綠豆、糯玉米等生長期較短的農作物,挽回部分損失。專家組在地頭開設“田間課堂”,手把手指導受災農戶做好農田排水散墑、作物改補種等工作。
專家組還幫助衛輝市唐莊鎮緊急協調購買了1萬斤優質綠豆種,在2萬余畝受災農田進行改種。由于當地多年來沒有大規模種過綠豆,很多農戶對綠豆的田間管理技術不太了解。對此,專家組專門組織匯編了《綠豆改種輕簡化技術明白卡》《中國農業科學院支援河南恢復農業生產技術指南》等資料,現場發放給農戶,并向他們詳細講解技術要點,在補種后持續提供技術服務,幫助受災農民完成補種作物的田間管理。
輝縣五豐農業合作社在大水退去后,馬上改種糯玉米,播種時專家組現場指導配套的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播種鋪帶一次完成。至8月13日,專家組已三次前往指導,如今糯玉米小苗已有半尺高。
為幫助當地修復受損農田灌溉設施,保障秋糧順利播種,專家組及時撰寫了《水毀高標準農田修復技術指南》,對清淤疏通田間灌排渠系、修復損毀機井和田間生產道路提出具體建議,為補種作物及下茬冬小麥灌溉提供了技術保障。
“中國的農民永遠是最堅韌的”帶隊開展工作的副所長齊學斌堅定地說,“在黨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要全力幫助農民抗洪水、搶農時,鞏牢‘中原糧倉’的根基。”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