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薊馬在我國北方設施栽培作物上突然嚴重發生,并造成明顯危害。特別是今年上半年在局部地區爆發成災,其中京郊一些大棚辣椒植株每朵花上的薊馬成蟲、幼蟲數量均在數百頭以上,單株植株葉和花上薊馬總數則達近萬頭。
為了摸清該蟲的種類及其原產地,蔬菜花卉所張友軍博士及課題組研究人員近期在北京郊區的辣椒花朵上采集了這種害蟲并制作了標本,經我國權威的薊馬分類專家、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韓運發先生鑒定,證實這種爆發性害蟲為又一種危險性外來入侵害蟲——西花薊馬。
西花薊馬屬于纓翅目薊馬科花薊馬屬,是一種世界著名的危險性害蟲,原產于北美洲。1955年首先在夏威夷考艾島發現,1980年前主要分布于美國北達科塔州與德克薩斯州以西,以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曾是美國加州最常見的一種薊馬。自1980年以后,該害蟲適應性顯著增強,不再局限于原先的生存環境,相繼擴散到荷蘭、丹麥、法國、芬蘭、日本等地,目前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重要害蟲。
該蟲取食植株的莖、葉、花、果,導致植株枯萎,同時還傳播包括番茄斑萎病毒在內的多種病毒。其寄主范圍廣,食性雜,寄主植物多達500余種,包括多種蔬菜、花卉、棉花等經濟作物,而且寄主植物種類一直在持續增加,呈現明顯的寄主譜擴張現象。遠距離擴散主要依靠人為因素如種苗、花卉調運以及人工攜帶等,在運銷途中即使遭遇不適的溫度、濕度等劣境,到埠后仍能存活并保持相當的活力,經過短暫的潛伏期后,就能在入侵地迅速成為重大害蟲。我國南方各省和北方溫室的氣候條件均適合其發生危害,因此該害蟲存在著在我國更大范圍迅速擴散危害的可能。
鑒于我國對該蟲的認識和研究幾乎為空白的現狀,建議:(1)國家有關部門應立即組織科研攻關, 迅速查明該蟲在我國的分布現狀,緊急開展其控制技術研究;(2)在該蟲尚未大規模擴散之前,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加強對其寄主植物內檢工作,以防止進一步的擴散和危害。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