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從中新白羽肉鴨配套系成果發布會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聯合國內龍頭農牧企業培育成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瘦肉型中新白羽肉鴨配套系。新品種的育成推廣將使我國白羽肉鴨自主知識產權品種市場占有率提高20%,極大提升我國肉鴨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有望打破進口品種壟斷的局面。中國農科院副院長馮忠武出席會議。
發布會上,牧醫所所長秦玉昌以及水禽育種與營養科技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侯水生研究員分別介紹了我國肉鴨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市場需求、“中新鴨”的育種方向以及聯合育種進展等。
會議指出,“中新鴨”的成功培育,是牧醫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面向”指示精神,滿足產業重大需求、服務現代畜牧業主戰場的具體舉措,也是牧醫所科企合作、協同攻關取得的重大進展。
會議要求,牧醫所要進一步增強畜禽種業創新“國家隊”的使命感、責任感,加強與國內畜禽大企業的協作,推動雙方在資源整合和聯合育種等方面持續發力,培育出更多具有自有產權的畜禽品種,為我國畜禽聯合育種出經驗、出典型、出模式,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據悉,2018年我國肉鴨出欄量超過30億只,鴨肉產量超過700萬噸,是僅次于豬肉和雞肉的我國第三大肉類消費品,是農戶脫貧致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對保障我國糧食與食品安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畜牧業協會會長李希榮,中國農科院科技局副局長周國民、成果轉化局副局長馮艷秋,以及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和全國畜牧總站有關人員等參加發布會。(通訊員 高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