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突出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引領驅動”,并對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進行了全局性、系統性重大部署。這些重要論斷和重大部署,充分展示了人才在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展現了黨在新時代加快建成人才強國,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信心與決心。我們要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深刻理解蘊含其中的重大意義、戰略部署、實踐要求,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更加注重向創新驅動、高水平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是對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總體戰略的支撐與保障。從國際形勢看,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是構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呈現加速態勢,正在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世界格局。圍繞科技制高點和高端人才的競爭空前激烈,對我國形成巨大挑戰。加快向人才強國轉變,是在新一輪全球產業結構調整中搶占優勢位置,贏得未來發展先機的重要前提與基礎。從國內發展看,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迫切需求。隨著人口和勞動力結構的變化,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模式亟需調整,要更多地依靠高質量人才和技術進步,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新引擎。加快建成人才強國,是夯實創新驅動發展根基,最大限度釋放創新活力的必由之路。從人才事業看,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是構建世界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強大牽引。我國已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聚焦推進高質量發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一系列國家重大需求,需要構建與之匹配的戰略人才力量硬實力和人才發展機制軟實力,加速我國在人才集聚、培養和創新創造方面進入世界第一方陣。
黨的二十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要準確理解和把握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這個根本要求。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鼓勵人才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服務人民。要準確理解和把握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這個戰略目標。梯次推進“3+N”人才高地和平臺建設;用15年時間,實現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隊伍位居世界前列的目標。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這個重要保障。向改革要動力、用改革增活力,向用人主體授權、積極為人才松綁,建立起具有國際競爭比較優勢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要準確理解和把握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這個重中之重。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人才根基。要準確理解和把握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這個重點任務。人才的競爭首先是人才培養的競爭,要提高人才供給自主可控能力;我國人才資源總量雖居世界第一,但仍迫切需要聚天下英才;用好人才是推動事業發展的根本所在,要千方百計為人才干事創業搭建平臺。
中國農科院作為農業科研國家隊,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打造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人才中心,加快建設世界重要農業人才高地,為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優化人才布局,支持鄉村全面振興。搶抓打造“3+N”人才高地戰略機遇,依托地處北京、上海、深圳及新一線城市的研究所,爭取納入人才高地布局和政策試點。優化人才學科布局,聚焦中國農科院十大學科集群和六大重點領域,加快推進人才力量由“一農”向“三農”拓展,補齊質量加工、機械工程、農村發展、前沿交叉等領域人才短板。優化人才梯次布局,構建“四橫四縱”人才體系,形成橫向覆蓋科研、管理、支撐、轉化四支隊伍的“四橫”布局,縱向覆蓋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青年英才、后備人才的“四縱”體系。促進人才梯次發展,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實施農科英才工程,依托種業振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生物育種三大創新任務和院級重大科技行動,培養、用好一批戰略科學家;依托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一流創新團隊建設和院級重大攻關任務,發現、培養一批領軍人才;依托實施“青10條”專項,培養大批高素質青年人才和博士后、研究生等后備人才。健全制度體系,激勵人才干事創業。樹牢創新能力、質量、實效和貢獻的導向,完善分類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方式。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繼續深化績效工資制度改革,健全成果轉化收入分配機制,探索多元薪酬分配方式,加大對先進人物的選樹表彰力度。進一步放權松綁,向研究所充分授權,為科學家持續松綁,同時加強約束監督,確保下放的權限接得住、用得好。建立人才服務保障制度,完善黨組織聯系專家機制,保障科研工作時間,開辟解決夫妻分居、京外調干、醫療就醫等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