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賀信一周年】 使命呼喚擔當 使命引領未來
2018年5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迎來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農科院建院60周年賀信一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向全國農業科技工作者表達了誠摯的問候,肯定了60年來中國農科院科學家在農業科技進步中的使命擔當,提出了我國要從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的具體要求,提出“三個面向”“兩個一流”“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和任務,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極大地鼓舞了廣大科技工作者,中國農科院相繼涌現出一大批勇于擔當、敢挑重擔的先進代表。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王靜教授就是這樣一位不辱使命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專家。
肩負使命 強調責任和擔當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們不再擔心溫飽,而更多地開始關注食品安全。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關系全國13億多人“舌尖上的安全”,關系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頭,是焦點中的焦點。
一年來,王靜帶領團隊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精神,以捍衛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為使命,視解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的重大科技問題為己任,面向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科技前沿,面向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需求和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時代要求,科學謀劃,踏實做事,取得了多項突破和創新。
作為我國最早關注農藥助劑潛在危害的科學家之一,2007年至今,在科技部持續支持下,開展了我國農產品及產地環境中高風險農藥助劑的殘留水平調查、危害分析及農藥助劑分類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特別是近一年來,在系列高風險農藥助劑聚合物檢測方法和行為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建立了無標準樣品對照的理論計算定量方法。基于他們團隊在農藥助劑方面的大量基礎研究,“農產品中農藥助劑風險監測和評估”被農業農村部列入每年度風險評估專項工作中,她領導項目組開創性的工作為即將發布的我國農藥助劑禁限用清單及出臺管理辦法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針對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薄弱環節,王靜團隊在特異性樣品前處理與新型識別材料的合成和制備、快速檢測技術及產品研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快速檢測技術研究成果被列為"舌尖上的安全"六大成果之一分別在“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全國農業科技重大成果展”展出,2017年11月在“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上展出。一年來,獲授權和受理國家發明專利13項,完成國家標準制定18項,發表SCI論文29篇。
不要人夸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專家,面對消費者對我國食品農產品不放心,王靜用數據和事實展示了我國在食品安全領域改革開放40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績和進步,增強了消費者的信心。2018年,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在參加中國經濟網舉辦的“兩會議食廳”和接受光明日報、中國消費者報等主流媒體采訪時,她科學客觀地介紹我國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的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同時為響應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她多次赴農村與科研一線調研,在“兩會”中提出了與鄉村規劃設計、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相關的兩項議案,很好地履行了政協委員的神圣職責。
一年來,王靜帶領團隊積極承擔農藥登記殘留試驗,她親自跑田間地頭,篩選試驗場地,了解作物生長情況,設計田間試驗,一方面建立了一系列農藥殘留檢測方法,為制定農藥殘留限量提供基礎數據,規范農藥的使用,另一方面帶領團隊為所里積極創收。積極與企業開展合作,踐行產學研用一體化,促進了國產儀器發展,如協助北京華夏科創有限公司在浙江嘉興建立了特異性樣品前處理產品生產線,為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了便攜式拉曼光譜儀的核心試劑。通過專利應用和技術服務,團隊成員的收入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極大鼓舞了大家的工作熱情。
愿將畢生許孺子 甘為團隊作人梯
“培養造就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和一流科研院所”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農科院的殷切希望。一流學科和一流院所的建設離不開一流的科研團隊。作為科技創新工程團隊首席,王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把建設高績效的和諧團隊作為自己的重要使命,審時度勢,量才用人,努力給年輕人展示和鍛煉的機會,不讓一個人掉隊。為了提升團隊的學術水平,他們始終堅持每周二晚進行學術交流,一方面匯報科研進展,另一方面分享國際前沿。在她的著力培養下,年輕人積極進取,努力拼搏,多名已成長為行業專家,在本領域嶄露頭角。這一年來,團隊中1人被評聘為農業部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1人被列為院級青年英才,1人被列入所級青年英才培育工程,指導的博士研究生已連續獲得優秀博士論文稱號。
加強“引進來、送出去”的國際合作交流模式,在科技部、國家自然基金委、農業農村部等項目支持下,王靜所領導的團隊除繼續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瑞典馬爾默大學、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的多位國際知名教授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外,王靜團隊聘請了FAO和WHO專家委員會專家、埃及開羅大學A. M. Abd El-Aty教授作為團隊兼職專家,指導年輕科研人員及研究生開展檢測技術方面的研究。
積極鼓勵團隊年輕人員赴國外開展項目合作研究,近年來,團隊派出20余人次赴國際著名大學或實驗室交流學習。2017年底,在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下,研究室派出1名科研人員作為訪問學者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問留學,同時安排落實了后續其他年輕人的訪學計劃。頻繁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極大的拓寬了團隊年輕科研人員的國際視野,并與相關領域的國際知名科學家建立了很好的私人友誼和工作關系,很好地促進了年輕科研人員的成長。
這支有70%以上女學者組成的38人的團隊于2017年獲得全國婦聯授予的“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同志在中國農科院建院60周年考察調研期間,來到王靜所在的實驗室,聽取其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研究方面的科研工作介紹。2017年7月,正當團隊處于黃金期的她主動辭去研究室主任職務讓位給年輕人,正像她當初崗位述職時承諾的那樣:要甘為人梯。如今,她帶領的團隊已成長為一支個人價值訴求與團隊發展同步的團隊,一支信念堅定、團結創新、淡泊名利、懂得感恩、六律相和的團隊。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王靜和她的團隊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今后,他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賀信提出的“三個面向”“兩個一流”和“一個整體躍升”的要求與囑托,著眼鄉村振興戰略和質量興農的新定位,牢記使命、銳意進取,踏上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業發展的新征程,以實際行動書寫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的新篇章!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