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油”排第三位。傳統烹飪方式決定了我國是世界油料消費大國,進而也是世界油料生產和進口大國,但我國油料加工技術水平并不高。長期以來,油料加工以熱榨浸出、多級精煉為主,存在高溫時長,毛油質量差,過度精煉導致油脂微量營養成分損失嚴重,易產生反式脂肪酸、氯丙醇等有害物質。高溫導致餅粕有效氨基酸破壞嚴重,飼用效價低,并且存在能耗煉耗高等問題,造成嚴重資源浪費和大量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排放。而這種加工方法的核心技術和裝備還掌握在國際主要糧商手中,無論是原料、加工技術還是產品的定價權等,我國均處于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
油料物理綠色制油技術是世界油料高效加工技術領域的研究熱點。中國農業科學院
油料作物研究所緊緊抓住研究熱點和產業難點,針對低溫狀態下出油困難、油料預處理效率低、低溫壓榨出油率低、過度精煉導致的能耗煉耗高以及三廢排放高等油料加工領域的共性瓶頸技術難題,集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遠程紅外真空耦合微波膨化預調質、低溫物理壓榨、壓榨餅膨化、高壓流體萃取和固定床吸附精煉五項核心技術,形成了“全程物理綠色制取植物油”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其中遠程紅外真空耦合微波膨化預調質可實現高效滅酶、鈍化抗營養因子、促進內源性活性成分釋放、改善油脂風味、油脂低磷酯及色澤淺等;低溫物理壓榨可獲得高品質的壓榨毛油和餅;壓榨餅膨化結合高壓流體萃取可進一步高效提取低溫壓榨餅中的油脂;固定床吸附精煉保證壓榨油的安全、營養、風味等品質。
與同類技術相比,該專利技術和相關設備可以顯著提高毛油和餅粕質量。對于消費者來說,保留更多微量有益成分,油脂中維生素E、甾醇、多酚與傳統工藝產品相比分別提高2倍、1倍和2倍以上;沒有反式脂肪酸等有毒有害成分。對于加工企業來說,毛油色澤淺、磷脂含量低,后續精煉負擔小,餅粕蛋白質變性少,簡化了油料加工工藝流程,設備投入減少30%以上。全程主要工序溫度低于80℃,能耗煉耗減低30%以上,生產成本減少20%以上。達到油菜籽低溫壓榨殘油率8%,油茶籽低溫壓榨殘油率4%,使低溫壓榨油脂得率提高4-6個百分點。極顯著降低了油腳、皂腳、廢水等產生,“三廢”排放減少90%以上,更為環保。
該專利技術已經在湖北、湖南、江西、云南等省區13家油料加工企業得以應用。近兩年國內新建的油菜籽和油茶籽加工廠也絕大部分采用了該專利技術。2013-2014年,上述企業累計新增銷售額54.48億元,新增利潤3.8億元,社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通過不斷的完善、熟化、積累和推廣,該專利技術已用于油菜籽、油茶籽、亞麻籽、茶葉籽等油料加工,還應用于中草藥(火麻等)保健產品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