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27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和美國乳房炎協會(NMC)聯合主辦,中國農科院飼料研究所承辦的“2017國際奶牛乳房炎大會暨美國乳房炎協會中國區域大會”在京召開。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李召虎、美國乳房炎委員會主席馬里奧·洛佩茲(Mario Lopez)出席開幕式并致詞。開幕式由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李金祥主持。
本屆大會聚焦“奶牛乳房健康”,旨在整體提升我國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水平,促進乳品整體質量和奶牛養殖效益的提高。
高鴻賓指出,奶牛乳房炎是世界上是奶牛最常見、危害最嚴重的疾病之一,不僅影響產奶量,造成經濟損失,而且影響奶的品質,危及人類健康。奶牛乳房炎在我國發病率較高,對我國奶業發展,奶業質量的提升造成了一定影響,但目前僅靠我國自身力量很難根本解決這一問題。依托飼料所成立的中國奶業協會乳房炎專業委員會要進一步協調各方,增進合作,依靠科技力量,解決好乳房炎問題,為我國奶牛業的高速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陳萌山指出,為進一步提高我國奶牛養殖生產效率、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農業部啟動了“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行動,先后實施苜蓿發展計劃、糧改飼結構調整和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示范創建等政策,促進奶業可持續發展。作為農業科研的國家隊,中國農科院高度重視畜牧獸醫學科的建設發展,奶業是其中的重要學科領域之一。2015年,中國農科院實施了“奶牛提質增效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項目,聯合全國多家科研單位和企業開展協同創新。通過持續攻關,突破和完善了奶牛飼料營養與飼養、繁育管理、疾病防治和生鮮乳質量安全控制等一批關鍵技術。通過實施綜合技術集成與高效生產模式的研究與示范應用,先后在華北、東北和西北奶牛養殖優勢區內建立了10個核心示范基地,覆蓋牛群3萬余頭,形成了可推廣可復制的奶牛提質增效技術模式,示范應用成效顯著,有力推動了奶牛單產、飼料轉化率和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陳萌山強調,奶牛乳房炎防治是奶牛綠色提質增效項目中重要的目標任務,匯聚了來自全院優勢科研力量,開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技術集成與成果推廣工作。飼料所開發了針對奶牛乳房炎專用的新獸藥產品,大大降低了治療費用;哈爾濱獸醫所成功解析了“超級細菌”的耐藥之謎,從源頭延緩了現有抗菌藥的使用壽命,提升了疾病防治水平。
陳萌山希望,通過此次會議,要打造4個平臺,即讓全球行業專家及領軍企業進行學術互動、信息共享的平臺;向國外同行展示中國奶牛乳房炎防治最新成果的平臺;國外同行之間學習前沿技術、養殖理念的平臺;開展合作、互惠互利、共同進步的平臺。
農業部獸醫局局長馮忠武、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建忠受邀作大會主題報告,相關專家做了專題技術報告。會議開展了乳房炎基因快速檢測、安全用藥、牛場生物安全管理專題技術培訓。與會代表參觀了奶牛養殖廠和乳品加工廠。
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俊勛、北京市農業局總農藝師陶志強、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張智山、院國際合作局局長貢錫鋒、蜜蜂所所長王加啟、飼料所所長齊廣海、院成果轉化局副局長王述民出席了開幕式。來自中國、美國等國家的900多位行業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