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先鋒】畜禽養殖環境創新的攀登者
董紅敏是我國培養的首位農業生物環境工程博士,她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知難而進,銳意創新,發展了畜牧業環境相關的理論和方法、開創了畜禽糞污處理創新技術和典型模式,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不愛紅裝愛武裝
“不管學什么都要學好,不管干什么都要努力”,40年前因老師推薦而報考了農業建筑和環境工程專業的董紅敏,暗自在心里許下了承諾。讀博期間,因緣際會,她接觸到養殖環境研究,從此便在畜禽養殖環境調控領域找到了心之所向,慢慢扎下了根。
“人的生存環境問題還沒解決呢,哪顧得上畜禽?”在20世紀90年代初,不少人對她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質疑。但她堅信畜禽養殖環境研究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對國家畜禽養殖產業的發展十分重要。經過細致周密地調研、堅持不懈地申報、不厭其煩地多方溝通,董紅敏終于獲得了“畜禽養殖環境調控技術研究”的課題立項。她也成為了年齡最小的課題組長,亦是組里唯一的女將。深知課題經費來之不易,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以“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女將精神,近乎瘋狂地投入到工作中。
30多年過去了,董紅敏成為了畜禽養殖環境領域名副其實的女將軍,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200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4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農業農村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13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先后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稱號。在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的鼓舞下,3年來,她又先后獲得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第二屆“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個人”等榮譽。
董紅敏說自己是幸運的,幸運地遇到了規?;B殖的發展機遇,遇到了團結奮進的團隊,得到了同行專家的協力支持。而著名數學家笛卡爾說過:機遇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從解決畜禽成長環境問題,到研究畜禽養殖對當地環境的影響,再到畜禽養殖產生的溫室氣體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她的每一個計劃瞄準的都是國家需求、產業需要,每一步行動都踏在了我國乃至世界畜禽養殖業發展的改革期、風口期。30多年春華秋實、兢兢業業,她說“不忘初心,勇擔使命是農科人的精神旗幟。”
科研拓荒志鏗鏘
3年來,董紅敏帶領團隊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精神,以不斷創新改善畜禽養殖環境為使命,視解決我國畜禽養殖中的重大科技問題為己任,面向國家綠色農業發展的時代要求,科學謀劃,踏實做事,取得了多項突破和創新。
作為我國最早關注畜禽養殖環境研究的科學家之一,當養殖業的發展跟不上肉類市場的需求量時,她積極參與研發節能高效太陽能豬舍環境控制技術,使豬舍內溫度達到9~15℃,大大縮短了生豬養殖期。當畜禽養殖給當地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時,她主持開展了規模化豬雞場環境調控關鍵技術與設備研制,其組合式豬場高濃度污水處理技術和空氣凈化技術,解決了廢污排放不達標問題,并節約了20%的生產成本,在全國11個省市得到應用。
“畜禽糞便處理不好是個禍害,處理好了就是寶貴的資源”。畜禽糞便污染防治和資源化利用是重大民生工程,但過去研究基礎比較薄弱,監測核算方法空白、減排與利用技術效率低、經濟適用模式缺乏,大量糞便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和利用,資源浪費和污染嚴重,成為影響農業綠色發展的難題。為此,董紅敏聯合全國57家優勢單位,在全國211個監測點構建了全國畜禽糞便污染監測網,創建了我國第一套畜禽養殖業產排污系數,成為全國污染源普查和污染減排核算的通用方法。2018~2019年,董紅敏再次負責第二次全國污染普查,對畜禽養殖業污染源系數進行了更新和測算,為摸清畜禽污染底數、制定污染防治戰略提供了科學依據。
當溫室效應成為全球問題時,董紅敏率先開展了溫室氣體排放研究,主持創建了全球第一個戶用沼氣CDM方法學,被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專家委員會批準為“農戶/小規模農場農業活動甲烷回收方法學”,成為定量評價和監測沼氣溫室氣體減排效果的國際通用方法。緊接著,她又成功開發了我國第一個大型養殖場沼氣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為農業環境國際補償機制的應用提供了技術和方法,開創了我國農業領域環保公益項目獲得國際環境補償的先例,帶來了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她開心地說:“有了這樣的技術和方法,養殖場建沼氣池能獲得能源收益,還因為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而得到國際補償,實現了養殖效益與綠色環境的雙贏”。
履職盡責建功業
科研工作者、談判代表、管理崗位干部……可能連董紅敏自己都數不清這些年擔任了多少工作。別人看她的世界豐富多彩,像會變魔術的女郎,在不同身份間自由切換。她卻說“哪有那么輕松,每一個身份都是職責所在,擔子越多,責任越大”。不管在哪個工作崗位,她都踐行著“扎實肯干、不辱使命”的崇高精神。
研究畜禽養殖,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臟、臭、熱等惡劣環境——冬季養殖場的氨氣有時熏得人睜不開眼睛,夏天不僅有臭氣,而且蒼蠅漫天飛。董紅敏經常去全國各地的養殖場采集畜禽糞便樣品,不僅要進糞溝采樣,還要從糞水出口接污水。這時候,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全身沾有臭味的豬場采樣員。
作為國際知名專家,董紅敏參與編寫了聯合國《畜牧業環境生命周期評價指南》和《農業減排技術手冊》;作為中國政府氣候變化談判代表團成員,她參加了巴黎氣候大會《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談判,以扎實的專業知識,圓滿完成了歷次談判任務,出色地維護了國家權益;作為國際專家協調人,她組織美、英、荷蘭等多國專家編寫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指南》畜牧業一章,該指南成為全球編寫畜牧業溫室氣體報告必須遵循的文件。這時候,她是身著職業裝、專業干練的知名專家。
作為中組部和團中央向新疆選派的第九批“博士服務團”成員,在疆期間,她幫助所在單位規劃學科、爭取課題,并深入基層20多個縣鄉調研,組織出版了《視角新疆—中組部、團中央第九批(赴疆第五批)博士服務團調研文集》,為新疆農業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為了幫助年輕同志申請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她不僅幫著出主意、提思路,還在組織隊伍、課題分解、申請書編寫等各個環節都傾心指導。這時候,她是“走到哪、家就在哪”的無私奉獻的科技服務者和領路人?!皩W術品德”是農科人永遠引以為豪的精神名片。
這就是她,一位不畏艱苦、勇于創新,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理念的杰出女科學家。牢記著習近平總書記賀信提出的“三個面向”的要求與囑托,她說,“只有埋頭苦干,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p>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