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在京聯合舉辦《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3》《2023全球糧食政策報告》發布會,共同探討中國農業產業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全球食物和營養安全的熱點難點問題與形勢挑戰,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政策創設和科技進步提供科學咨詢和決策參考。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吳孔明出席會議并致辭,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長約翰˙思文視頻致辭。
吳孔明指出,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做好“三農”工作、守好“三農”基本盤意義重大。中國農科院將聚焦“國之大者”,繼續發揮涉農學科齊全、軟科學與硬技術兼備的優勢,加快推進高端智庫建設,服務“三農”決策,引領和帶動全國農業農村和農業科技戰略研究。
約翰·思文表示,在過去一年里,全球經歷了新冠疫情、自然災害、食品和化肥價格上漲等多重沖擊,呼吁人們重新思考如何應對糧食危機。
會上,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梅旭榮發布了《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3》,報告以農業強國建設為主題,對中國農業產業發展熱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報告聚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指出產能提升的重點是玉米和大豆,關鍵是品種培育和技術應用;聚焦三大主糧全產業鏈減損,提出科技和政策雙管齊下有望再節約出“一個千億斤”糧食。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卡特里娜·科塞克發布了《2023全球糧食政策報告》。報告指出,建立早期預警機制、建設有韌性的食物系統、支持弱勢群體并增強其能力是有效應對新危機的方法。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商務部原副部長錢克明,中國農業技術經濟學會會長、中國農科院原黨組書記陳萌山,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科院原黨組書記張合成,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黃季焜,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張永生作為特邀嘉賓對兩個報告進行了點評。國家有關部委、科研院所及高校、國際機構等部門代表,院屬相關單位負責同志300余人現場參會。發布會采用中英文雙語面向全球進行網絡直播,3萬多人次觀看直播。(通訊員:劉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