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院植保所和中國農大合作建立的農業部農藥化學與應用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經過6年多的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日前,該實驗室被評為A類優秀實驗室。
農藥化學與應用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于1996年9月首次經農業部批準建立,系農業部第三批命名的重點實驗室之一。其研究方向與目標為:根據合成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和環境化學等基礎理論,重點研究農藥化學、農藥生物學、農藥制劑學、農藥應用工程學、農藥環境毒理學等新技術和新方法。通過農藥化學—有害生物—作物特性三者互作關系探討,組建農藥創新體系和科學應用體系,以達到最佳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目前實驗室有固定人員19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11人。實驗室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溫室1000平方米;擁有價值1000萬元的儀器設備,其中10萬元以上大型進口精密儀器或專用設備50余臺件,30萬元以上的儀器18臺件。實驗室擁有農藥學碩士、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5年多來培養碩士70人、博士27人、博士后4人。目前在讀碩士生67人、博士生33人。
該實驗室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49項,其中“863”、“973”、國家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8項,國際合作及省部級項目59項,橫向合作157項。獲得各類科研成果60項,其中國家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部級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發明專利15項;在SCI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348篇。1996~2001年技術轉讓總數超過55項,實現成果轉化收益約700萬元。
該實驗室先后承擔了30項國際合作課題,主辦國際及雙邊學術會議5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40余人次,接待來實驗室講學及合作研究的國外專家80余人次,派員出國進修達45人次。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