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和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聯合舉辦袁隆平精神學習交流會,弘揚袁隆平同志的高貴品質和崇高風范,踐行傳承科學家精神。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吳孔明,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湖南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柏連陽出席會議并講話。
戴景瑞、萬建民、胡培松、錢前4位院士和袁隆平同志的學生代表交流了學習袁隆平精神的體會。戴景瑞院士表示,袁隆平的奉獻精神、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奮斗精神,是他與袁隆平交往 50 多年留下的深刻印象。萬建民院士認為,要學習袁隆平勇于創新、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學習他胸懷天下的家國精神,學習他平易近人提攜后輩的精神。胡培松院士指出,“兩系法”現在已經占了雜交水稻的一半以上,袁隆平能夠突破傳統理論的束縛,是科學家精神最好的踐行者。錢前院士表示,袁隆平是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第一人,他創建的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使我國雜交水稻始終居于世界領先水平,“并為作物遺傳育種學科發展作出了原創性貢獻”。湖南省農科院副院長鄧華鳳回顧了與袁隆平的師生情誼,追憶了恩師的崇高風范和敢于創新、善于創新、不斷創新的治學精神。
會議指出,紀念袁隆平同志,要學習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信念堅定、矢志不渝,勇于創新、樸實無華的高貴品質,學習他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崇高風范。
會議強調,農業科技界和全體農業科技工作者要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以袁隆平同志為榜樣,不畏艱難、執著追求。圍繞“國之大者”抓主抓重,與時俱進、勇攀高峰,加快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全力搶占農業科技制高點。
會議要求,農業科技工作者要傳承弘揚科學家精神,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優秀品質,甘當為民服務的“孺子牛”、創新發展的“拓荒牛”、艱苦奮斗的“老黃牛”,甘坐“冷板凳”,勇闖“無人區”,以更好精神風貌、更大工作力度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為實現農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科技和智力支撐。
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湖南省農科院的領導,各單位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師生代表,袁隆平先生的家人、學生和身邊工作人員代表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