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最大的水果生產國和消費國,果樹、西瓜和甜瓜生產總量分別占全球的22%、67%和 50%。鑒于水果具有補足營養、藥用保健等重要的輔食功效,隨著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居民水果消費量,尤其高端水果消費量快速增長,增長近50%。保障和提升綠色優質果品多樣化供給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及優化生活品質和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
據統計,2019年,我國果樹和西甜瓜種植面積2.4億畝,產量2.6億噸,產值2.45萬億元,居世界首位。水果供給品類實現“多樣化”,市場供應總體均衡,滿足了四季有鮮果的消費需求,除柑橘、蘋果、梨、葡萄等大宗水果產量全球遙遙領先外,桃、獼猴桃、棗、草莓、石榴、櫻桃、西甜瓜等小眾水果產量也躍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國的水果人均占有量已超過150公斤,果業發展由注重數量增長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涌現出一批著名的果品品牌和優質企業,果品質量和經濟效益大幅提升,如“小平葡萄”“崗富蘋果”等。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科技的支撐?!笆濉逼陂g,我國水果品種供給能力大幅提升,育成“華碩”蘋果、“丹霞紅”梨、“中桃”“中油桃”“中蟠桃”“中油蟠”等系列水果品種,豐富多樣的自育水果品種成為滿足人民水果多元需求的重要保障。隨著從苗木到包裝銷售全產業鏈技術水平的提高,蘋果、柑橘和葡萄等果樹生產優質果率達到60%以上;在部分樹種實現除種植和采摘等少部分環節外,生產全程機械化;市場果品檢測安全率不斷提升。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十三五”期間,共審定或登記果樹瓜類新品種108個,桃、梨、蘋果新品種推廣面積分別占全國的25%、20%、15%以上。其中“系列優質大果耐貯運油桃、蟠桃、油蟠桃新品種”入選“2019中國農業農村十項重大新產品”, “中蟠桃11號”“中油蟠7號”“中油蟠9號”種植面積超過50萬畝,是目前蟠桃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也是經濟效益最高的品種。培育的蘋果“華碩”在國內早熟品種中表現驚艷;早熟梨、紅皮梨育種國內領先,“丹霞紅”“紅酥蜜”等新一代紅皮梨品種倍受市場追捧;“中桃”“中油桃”“中蟠桃”“中油蟠”“中碧桃”等系列新品種引領我國桃產業發展??剐詿o核葡萄“紅艷無核”“鄭艷無核”、即食紅肉獼猴桃“紅貝”、早熟櫻桃“春露”、軟籽石榴“中石榴1號”、功能西瓜“萊卡紅”系列、薄厚皮甜瓜“中甜1號”“眾天翠玉”等特色品種進入市場,更加豐富了品種類型,在有效抵御國外品種沖擊、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支撐果業發展基礎研究領域,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牽頭組建國家園藝種質資源庫,收集保存果樹瓜類種質資源1萬余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桃圃和第二大的果樹瓜類庫(圃),為果業科技原始創新,發展現代果業提供了堅實保障。在桃和西瓜功能基因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利用全基重測序和關聯分析,定位了蟠桃/圓桃、毛桃/油桃、白肉/黃肉等質量性狀位點,單果重、固形物、糖組分、酸組分、多酚含量等QTLs;發掘出相關候選基因,破解了桃分子進化的遺傳機制,開發了重要果實性狀的分子標記建立了桃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體系,顯著提高了育種效率。構建了世界第一個甜瓜全基因組變異圖譜;系統闡釋了甜瓜的復雜馴化歷史及重要農藝性狀形成的遺傳基礎, 首次提出了“三次獨立馴化”的科學論斷,解析了西瓜品質形成的分子基礎,為西瓜甜瓜種質資源研究和分子育種提供了選擇工具,強化了我國在西瓜甜瓜作物基因組學與分子育種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十三五”期間,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加強果樹瓜類綠色提質增效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 推廣一批新技術新模式。研究所科技成果在全成果轉化率實現90%以上,品種數量、推廣面積、服務產業、成果轉化等方面躍居全國第一。在栽培技術方面,蘋果、梨等省力密植栽培技術促進傳統栽培向現代模式變革;桃、西瓜設施栽培從經驗式到理論指導式的跨越;通過開展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創立了“一優二改三減四提高”的可復制易推廣綠色發展新模式。其中梨綠色提質增效栽培技術入選“農業農村部2019年農業主推技術”,示范區果園做到了化肥零施用,化學農藥用量減少70%以上,優質果率提高了25%,畝增效1500元以上。
科技改變生活,創新引領未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水果類型進入尋常百姓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