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2018年首批支持的八個重大產出科研選題之一“優質節水小麥和玉米新品種選育與示范”項目啟動會在作物科學研究所舉行。中國農科院副院長萬建民,作物科學研究所領導、項目特邀專家和3個參加團隊20余人參會。會議由作物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李新海主持。
據項目首席專家何中虎研究員介紹,目前我國小麥和玉米生產主要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干旱缺水及與之相關的高溫嚴重制約生產;二是病害種類和嚴重性顯著增加,小麥赤霉病已成為黃淮麥區的常發病害,要求品種兼抗多種病害;三是品質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強筋優質小麥嚴重短缺,生產上迫切需要適宜機械化收獲的玉米品種,以提高玉米籽粒品質。該重大產出科研選題將以分子育種技術有效利用為切入點,聚合優質和多抗基因;通過高通量表型鑒定技術和水旱交替選擇等技術提高節水和抗高溫性能,培育并大面積推廣優質節水抗病新品種,努力實現作科所小麥和玉米品種的重大突破。
萬建民就如何做好項目實施要求,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視,要有榮譽感和責任感。院重大產出科研選題是院黨組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農科院提出的“三個面向”“兩個一流”指示的重要抓手,要求作科所和承擔團隊高度重視并支持重大產出科研選題實施工作,齊心協力把重大產出科研選題實施好。二是堅持產出導向。在實施過程中,務必進一步強化產出導向的指導思想。要面向主產區,重點培育和推廣1-2個突破性新品種,充分發揮種業公司和加工企業、農技推廣部門的作用,顯著擴大中國農科院在小麥和玉米產業中的影響力和顯示度。三是強化內部管理。在選題實施中,首席要發揮組織帶頭作用,突出重點,明確分工,工作內容和產出與經費掛鉤,科技局和作科所要定期檢查,及時掌握進度與進展,確保實現重大成果培育的總目標。
科技局介紹了院重大產出科研選題的背景、產生過程以及項目實施的管理要求。參會人員就工作重點、難點、成果產出、進度安排等進行了充分討論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