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牽頭申報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農作物種質創新與創制”獲批立項。該項目由錢前院士牽頭,聯合水稻所胡培松院士、王克劍研究員,作科所夏蘭琴研究員以及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院士共同承擔。該項目是中國農科院首個國家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種質資源是農作物種業發展的“芯片”和基石。挖掘和創新農作物基因資源,創制農作物新種質,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育種關鍵核心技術體系,提高育種效率,是保障我國農作物種業發展和糧食安全的重要前提。“農作物種質創新與創制”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旨在瞄準這一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原創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為特點,深入挖掘水稻高產、優質、抗逆和資源高效利用等優異種質資源并解析其性狀形成的遺傳機理;開展原始創新的農作物基因組編輯等生物育種關鍵核心技術體系攻關,突破“卡脖子”技術;將理論創新與技術創新緊密結合,形成上、中、下游相結合的精準設計育種體系。為精準、快速培育高產、優質、抗逆和資源高效利用協同改良的突破性農作物新品種奠定理論基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自2016年開始實施,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迄今為止資助力度最大的項目。每年資助項目數不超過15項,項目執行期為5年。該類項目旨在集中和整合國內優勢科研資源,產出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成果。(通訊員 官濤)